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学习方法历史知识材料解析题型解答» 正文

材料解析题型解答

[07-25 15:59:16]   来源:http://www.89xue.com  历史知识   阅读:9859
摘要: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他们醉心于此,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增至1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这次高潮与隋唐时期第一次高潮的不同点是因为日本学习西方有成效,所以中国人到日本去,学习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艺术,来挽救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瓜分危机的中国。--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解析题型解答,标签:历史,http://www.89xue.com
  
  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他们醉心于此,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增至1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
  
  这次高潮与隋唐时期第一次高潮的不同点是因为日本学习西方有成效,所以中国人到日本去,学习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艺术,来挽救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瓜分危机的中国。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和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路】题中的材料一、二属于一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隋唐时日本同中国的交往特别是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情况。材料三属于另一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清末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的有关情况及其原因。
  
  【答案】(1)特点:交往频繁;以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技术成果为主,日本来华以留学生居多。原因:唐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此括号内不是文章内容,来自学习方法网,阅读请跳过),日本尽力学习唐文化,改变落后状况。(2)特点:中国向日本学习资产阶级文化,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的人数逐年增加。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而学习,日本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点拨】此题是材料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类,主要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所设的问题都可以从材料中分析出来,所以做此类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地阅读材料,然后根据各问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是"藉……立"和"赖……行",体现了农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妄议抑之"和"盖皆本也"。材料三中的关键词是"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只要找准了这些关键词,他们的观点就非常清楚了。第四小问是联系现实的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1)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业商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黄宗羲的观点是农工商皆本;雍正帝的观点是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抑商。
  
  (3)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不利于社会发展,是落后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方法 -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