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出师表 实录» 正文

出师表 实录

[02-06 03:46:00]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383
摘要: 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l:“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
出师表 实录,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l:“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

    生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

    生3: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

    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师发起,全班齐读)

    生1:这里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讨贼兴复愿望和决心的同时,也明确了治国职责,同时对刘禅委婉地提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谏言,为自己离朝远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2:这两段文章同时还表达了报答刘备,尽忠刘禅的情感。

    师:你从哪些体会到的?

    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就是报答刘备;立下这样的“军令状”来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尽忠于刘禅。

    师: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1:“亲贤臣,远小人”。

    生2:不对,应该是“报先帝,忠陛下”。

    师:为什么?

    生:“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向刘禅建议的关键所在;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

  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师:阅读了《出师表》,你对文章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诸葛亮

做何评价?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学习本文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l:我谈谈对《出师表》的一些看法。《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传久远是因为它文中的报国的至诚,情意的真切,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对其做出了高度评价。如:陆游在《书愤》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样在《正气歌》中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等。

    生2: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帮我解答:本文是诸葛亮向帝王刘禅的上书,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这是为何?

    生3:我觉得这是为了让刘禅牢记父亲的遗志。

    生4:我觉得这是诸葛亮为了表明自己对蜀国的忠心。

    师:同学们分析都很有道理。从此,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课文,仔细品一品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生1:我根据本文对刘备的死的称“崩”,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古代对“死”的一些表达。一般帝王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生2:学习本文中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条理清晰,思路清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