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情感铺垫
我们的学习口号是:(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心动不如行动,耕耘始于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人要从心底里快乐起来,生活里才会处处布满阳光!那就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设计意图]:提倡快乐教育,发放快乐意念,营造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创设情境,理解问题中比含义。
有人说,要让自己快乐,最好的方法是先令别人快乐。真希望这节课老师能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看,刚才老师调制了三杯甜甜的蜂蜜水,你们想不想尝一尝?不过,虽然都是有蜂蜜和水调制出来的,可是我的配制的味道并不一样。(多媒体出示亮出你的“神眼”)
蜂
蜜
水 蜂蜜水蜂蜜和水的比
第一杯5ml75ml
第二杯10ml50ml
第三杯 25ml25ml
你们来猜一猜看屏幕上的问题,先想一想,再议一议。(出示想一想,议一议:)
蜂蜜和水的比是1:15,把蜂蜜看作( )份,水就是这样的( )份,蜂蜜水一共是()份。所以,蜂蜜是蜂蜜水的(—),水是蜂蜜水的(—)。
蜂蜜和水比是1:1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叫怎么分?(平均分)而前两种情况是不是平均分呢?没错,蜂蜜和糖是不等量的,所以不能是平均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显然,平均分只是按比分配的一个特例。今天我们就走进生活中的比,揭示课题。
猜一猜:这三杯蜂蜜水哪一杯最甜,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那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做一次品尝师。
★探讨学习:按比分配
师:中医有句话:“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意思是:每天早起空腹喝淡盐水,每天晚上睡前喝蜂蜜水。这样对身体健康有益,科学上讲喝蜂蜜水就按按照蜂蜜和水的配比是1:5来配最好。 下面就请你凸显你的“慧眼”,算一算“要配一杯240毫升的蜂蜜水,按照蜂蜜和水的配比是1:5来配,配制这样一杯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
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汇报。
方法一:根据比的意义,
蜂蜜水平均分成份数为:1+5=6
每份为:240÷6=40(毫升)
蜂蜜:40×1=40(毫升)
水: 40×5=200(毫升)
追问:“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6”?
方法二: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1+5=6
蜂蜜:240×1/6=40(毫升)
水:204×1/6=20(升)
追问: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 表示什么?
3、引导小结:两种方法,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以方法1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以方法2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
答案正确吗?能否想办法检验一下?引导生说出
(1)180+20=200(毫升)
(2)20∶180=1∶9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梳理。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方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得掌握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