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厂的实习报告分享
681#克劳斯硫回收工号。克劳斯硫回收法又称为干式净化法,它是利用500#低温甲醇洗来的h2s为原料,在克劳斯燃烧炉使其部分氧化生成so2,与进气中的h2s作用生成硫磺。操作时控制h2s和so2的摩尔比为2:1.然后进入转化炉,在炉内强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生成元素硫,而所需的so2是通过燃烧1/3的h2s而获得的。
克劳斯法流程有单硫法、分流法和催化氧化法。单硫法是全部酸性气通过燃烧炉,严格的控制燃烧炉的空气量,只让1/3的h2s燃烧生成so2,这些so2与h2s反应生成硫。单硫法又称为“部分燃烧法”。分流法将三分之一的原料进入燃烧炉,将其中的h2s完全燃烧生成so2,再将另外三分之二的原料气一起进入催化转化器发生克劳斯反应,生成硫磺。该法容易控制混合气中的h2s和so2的比例,但不宜处理含烃类物质较高的原料气。因为三分之一的原料气中的烃类气体没有经过高温炉的氧化燃烧,因而使硫磺的纯度不高,颜色变深,臭味很大,而且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较大。单流法和分流法都适用于处理h2s浓度较大酸性气。对于浓度为2%-15%的酸性气一般采用液相催化法。
该工号采用部分燃烧法。从低温甲醇洗来的富h2s气体首先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酸性气中夹带的液滴后,进入酸气燃烧炉,与空气一起进行部分燃烧。燃烧后的酸性气通过换热器回收余热,这时产生的硫也被冷凝下来。在进入二段反应器进行反应,再回收余热时其中的硫被冷凝下来。反应后的尾气进入焚烧炉焚烧,回收余热后进入尾气洗涤塔,吸收其中的有害成分后达标排放。
该厂的681#工号运行很不稳定,经常因硫磺凝固堵塞换热器管道而停车。不知是工艺的问题抑或操作不当的原因。向师傅请教,亦无很好的解释。在681#
停车时,酸性气通到火炬燃烧。有时因操作温度较高而使酸性气中夹带烃类(石脑油)液滴,使火炬燃烧不正常,冒黑烟。中控通过精心操作,降低系统温度,使酸性气中不含烃类物质,火炬正常燃烧。
通过向师傅请教抑或其它的途径,了解一些阀门或构件的基本知识。如安全阀、疏水阀和导淋管等的作用,了解泵及其附属管线的作用,了解了比重计等常用化工仪器的使用方法。
化工厂是一个高危的行业,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核心。在净化车间,主要的有害物质有甲醇、硫化氢、氨、甲烷、笨、石脑油和一氧化碳的等,了解其性质和危害性,是防止其伤害所必须的。在进入生产装置区时,必须佩戴呼吸器、逃生器等;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在有可能接触碱液等有腐蚀性的液体时,必须戴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三
刚到义马气化厂实践不到半年,且没有其他的实践经验,要提出什么工艺技术上的合理化建议是很难的,仅就我的所见所闻及所想,简述如下。
一、某些仪表的选型和安装不太合理。如某些仪表的量程选择不当,量程过大,读数只在较小的低数值范围内波动,准确性不够。在安装仪表时,仪表的前后都应该有一定长度的直管距离。然而在现场发现,某些仪表安装在管道弯曲处, www.89xue.com 于此会影响仪表的正常运作。
二、现场的仪表设备标示不够健全。例如某些管道未有任何标志;仪表上未标有有效地使用期限、检修时间等;在某些危险源的地方未有警示牌和有害物质的性质介绍等。后来厂里进行“双基”建设,这些标示逐渐的健全。
三、有些师傅违章操作。例如在高空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就进行高空作业;为戴安全帽就进入装置区。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四、某些操作规定不太现实,可操作性差。例如,在巡检时,要求要带测温仪、听棒、巡检牌等东西,既要做好巡检,又要做好记录。手里拿的东西很多,记录就成了问题。而在巡检的时候还哟啊清除装置区的大垃圾,疲于应付。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挂巡检牌,就是由其它的活也必须停下来,于是有的师傅只好先挂牌,再去干活。挂牌是为了更好的巡检,若是为了挂牌而挂牌,就是挂得及时,不去很好的巡检,那挂牌又有何用。
净化车间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设备和现场卫生与检修承包到人;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但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太好;实行作业票据制,加强了安全管理;领导带班制,厂领带负责车间,车间领导负责班组,这样不仅增加了员工的信心,也充分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