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工作汇报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情况的» 正文

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情况的

[05-09 17:45: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工作汇报   阅读:90
摘要: 1、根据省人民政府的人口规划,结合实际,编制全州人口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累计少出生96万多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全州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年出生人口在7.5万左右,净增人口在5万左右,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呈现出不断加重之势,且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了脱贫致富的难度。二是人口控制极不平衡,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差异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2002年。
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情况的,标签:工作汇报范文,http://www.89xue.com
   1、根据省人民政府的人口规划,结合实际,编制全州人口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累计少出生96万多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全州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年出生人口在7.5万左右,净增人口在5万左右,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呈现出不断加重之势,且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了脱贫致富的难度。二是人口控制极不平衡,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差异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2002年,全州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4个和0.42个千分点,2003年,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10.0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6个千分点。州委、州政府制定的2018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人均GDP的测算,是以人口自然增长率7‰为基数的,而目前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在10‰以上,如果人口降不下来,即使经济上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为有效解决人口问题,加快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州人民政府根据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编制了全州人口规划。即2005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38.0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95‰;20xx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6

《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情况的》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0.8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6‰;2015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75.8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32‰;2018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85.1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5.38‰。为实现上述目标,州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指导思想。
   2、强化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州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每年研究一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召开一次一把手参加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为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县市进行专题调研和重点督查。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抓紧抓好新时期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下发了《关于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把县市党政一把手、政府分管领导、财政局局长、计划生育局局长列入考核对象,对完不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县市考核对象实施“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从2002年、2003年检查考核的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明显。
   3、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公益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投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州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州、县、乡按2:4:2的比例,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并把各县市经费的投入到位情况列入了“黄牌警告”制度的重点考核内容。州人民政府决定州级财政从2001年起,每年递增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30万元,确保到2005年州级人均投入达2元以上。州级财政对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已由2000年的28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50万元(不含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经费、养老生活补助经费和教育“三免费”州级配套资金)。各县市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投入。2003年全州人均投入6.9元,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6.7元多0.2元。
   4、严格执行生育政策,千方百计控制计划外生育。生育政策是人口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的调控枢纽,是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条例》对全省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为严格执行生育政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州人民政府一方面积极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经州人大常委会审议,废止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实施<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暂行办法》,一方面明确规定从2002年9月1日起,全州各县市审批发放《生育证》必须按《条例》的规定执行,并做好政策的衔接工作。各县市根据有关要求,全面清理和废止了地方性的计划生育规章,统一执行《条例》规定的生育政策。XX、XX、XX3个边境县还根据实际,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取消了边境村民委员会辖区内农业人口少数民族的三孩政策。针对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计划生育基础较差,计划外生育率较高的实际,州人民政府要求南部地区6县和北部山区乡镇要着重抓好人口控制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过硬措施,控制早婚早育,抓死计划外多孩的控制和间隔年限不到的抢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计划外生育。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南部地区工作的督查力度,把计划外生育控制作为考核南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政绩的一个硬性指标。通过多方努力,南部地区计划外生育明显减少。2003年全州计划外生育5200人,比2002年少2000人,其中南部地区3518人,比2002年少1282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范文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