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实践报告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正文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实践报告   阅读:90
摘要:有意义的问题倒是虽无宗教,有没有代行宗教那种社会化教育功能的替换方案?有的,在美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教育正逐渐补充或替代宗教教育职能。1920年代前后中国就有人讨论宗教功能代用品这一问题。蔡元培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梁漱溟倡导伦理代宗教,贺麟说发展礼教充抵宗 教,等等。事实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阶段,社会化教育开展得并不差。儒家是个例子,儒家礼学有些宗教渊源,但到了孔子开创儒家学派时,他很清楚鬼神超出了人类智识范围,所以他只是自觉地利用之搞“神道设教”,裨益风化。儒家在中国社会文化层面影响最巨最深,这是与他们发明的教育方案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教育目的是“以道教民”,实行开放式的“有教无类”方。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标签:实践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有意义的问题倒是虽无宗教,有没有代行宗教那种社会化教育功能的替换方案?有的,在美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教育正逐渐补充或替代宗教教育职能。1920年代前后中国就有人讨论宗教功能代用品这一问题。蔡元培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梁漱溟倡导伦理代宗教,贺麟说发展礼教充抵宗

教,等等。事实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阶段,社会化教育开展得并不差。儒家是个例子,儒家礼学有些宗教渊源,但到了孔子开创儒家学派时,他很清楚鬼神超出了人类智识范围,所以他只是自觉地利用之搞“神道设教”,裨益风化。儒家在中国社会文化层面影响最巨最深,这是与他们发明的教育方案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教育目的是“以道教民”,实行开放式的“有教无类”方针,收纳生徒不拘年龄、职业、等级。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办私学的人之一,由于其私学承诺社会公共伦理责任,又面向公众,所以恰是这种“私学”反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普及性的公共教育基础。后来儒者更广泛地立私塾、廷训、经堂、乡校、书院等,愚夫愚妇、渔牧陶樵等来者不拒。陕西关中书院和关中乡学、南方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儒家知识分子得以融入大众、嵌进社会;大众得以下学上达,儒家精神成为公共意识形态。儒家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化教育之路的开拓;北宋以降,儒家对抗释、老,靠的仍然是这个方案。不过,由于经济的原因,儒家教育社会化仍不充分,多是局限于士人阶层以上家系,因为广大劳动者、平民阶层无经济、无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常常是间接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濡化而吸收到儒家人文观念。

今天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创新与普及,是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行动服务的,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承继了丰厚的遗产,但新内容、现代性内容是主要的。不过,说到社会教育实施机制和模式,我们可以鉴古鉴西。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人文教育必须成为当前社会中主导教育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教育,使新人文精神大众化、普及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培植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社会人文环境成熟,西部大开发才真正具有深层社会文化基础。在这场社会化教育运动中,大学应充分发挥作用。美国的J·杜威(1859——1952年)曾说:学校不应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应成为典范的社会,应成为社会改造者[5](P6)(P13),这话对我们今天很有价值。

做好适应西部大开发新人文精神之社会化这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城市里可以从社区教育着手试验;农村里可以搞好村治,通过乡学、学会、夜校、书院等多种渠道入手。各级行政、教育、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司法、立法、文化、社团部门都应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公共教育资源,让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成为公众普遍意识,成为百姓人伦日用的常道常识。

[注释]

[1] [美]查尔斯·哈珀. 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M]. 肖晨阳等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 谢阳举. 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 西北大学学报. 2000年,(3)期.

[3] [美]唐纳德·沃斯特. 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 侯文蕙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4] [新加坡]许通美. 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M]. 李小刚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5] [美]J.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A]. 学校与社会进步[A]. 华东师大教育系等编译. 现代西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① [奥地利]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A]. 邢贲思.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自然科学卷)[C]. 林康义 魏宏森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7.

②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

③ [英]C.P.斯诺. 两种文化[M]. 纪树立译. 北京: 三联书店,1994.

④ 何顺果. 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⑤[美]纳什. 大自然的权利[M]. 杨通进译. 青岛: 青岛出版社,1999.

⑥ Holmes Rolston,Environmental Ethics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Philadelphia,1988.

⑦[美]华勒斯坦. 开放社会科学[M]. 刘锋译. 北京: 三联书店,1997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第4页)》出自:www.89xue.com网

上一页  [1] [2] [3] [4] [5] 


Tag:实践报告实践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