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0-16 19:25: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查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二)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有利因素。 一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对住宅形成巨大的需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到202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县城片区年均新增1.8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增长,无疑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拉动。以人均建筑面积16 M2计算,每年需新建住宅 28.8万M2。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形成对住宅的需求。2000年以来,**县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6569元增加到10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098元增加到4210元,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购房能力。另一方面,居民以前购买的福利房无论是户型设计还。
对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标签:调查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二)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有利因素。
一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对住宅形成巨大的需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到202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县城片区年均新增1.8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增长,无疑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拉动。以人均建筑面积16 M2计算,每年需新建住宅 28.8万M2。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形成对住宅的需求。2000年以来,**县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6569元增加到10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098元增加到4210元,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购房能力。另一方面,居民以前购买的福利房无论是户型设计还是 《对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配套设施,与现在新开发的商品房比较都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目前开放了二级市场,居民通过“卖旧买新、卖小买大、卖劣买优”,正在推进住房消费的升级换代。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有条件的农民也将成为潜在的购房对象。
三是县外人口来**县购房形成对住宅的需求。成都市的老龄人口逐步增多,他们大多不太适应越来越拥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而选择到距中心城区近、空气清新、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县来居住;高新区西区紧邻**县,区内一些白领阶层也会选择在**县买房;省内不少市外人口到**县定居或投资,由此也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据调查,目前除**筒镇购房户本地居民较多外,犀浦、红光两地商品房购买对象县外人口占了绝大多数。
(三)制约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是收入预期不确定。2000年以来,**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3 %,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虽然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略高,但受企业改制职工转变身份、就业压力较大等影响,加之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改革,也都增加了居民的支出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支出预期的增加,对当前购房消费造成一定抑制。
二是住房产权制度不健全。市场交易的各类住房中,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的商品房可以获得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证书,其它房屋,包括上市的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合作建房和私房等等,其土地的供给形式极其复杂,凡是在非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上所建房屋都不具有土地使用权证,因而难以上市交易,也无法办理抵押贷款,这给购房融资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房地产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约束。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业务中住房贷款占了绝对比重,金融对个人购房支持力度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住房金融资金来源单一,贷款流动性差,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条件偏严、期限偏短、额度偏低,还款方式单一等问题,都对住房金融健康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加之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提高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也导致金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三、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定位,选准房地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据世界银行对世界很多国家考察认为,只有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达到3:1-6:1时,才能形成有效需求。2004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其中用于购房与建房支出950元,占支出的11.5%,比2000年(500元)增加450元,家庭年收入与房价比在6 :1左右,应该能够形成较大的有效需求。另据调查,市民最想购买的套型面积在80-100 M2之间,其次是100-130 M2,而130-150 M2以上的相对较少。又据中介机构的交易情况显示,与大户型、超大户型住宅相比,中小户型房源更受普通购房户青睐。因此,**县房地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坚持“放开高价房、优惠中低价房、建设廉租房”,应“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应以中档小区建设为主,辅之以部分高档社区和适量的经济适用房,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购房需求。最终达到居者有其屋,居者有佳屋,并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二)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有利因素。
一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对住宅形成巨大的需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到202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县城片区年均新增1.8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增长,无疑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拉动。以人均建筑面积16 M2计算,每年需新建住宅 28.8万M2。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形成对住宅的需求。2000年以来,**县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6569元增加到10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098元增加到4210元,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购房能力。另一方面,居民以前购买的福利房无论是户型设计还是 《对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配套设施,与现在新开发的商品房比较都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目前开放了二级市场,居民通过“卖旧买新、卖小买大、卖劣买优”,正在推进住房消费的升级换代。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有条件的农民也将成为潜在的购房对象。
三是县外人口来**县购房形成对住宅的需求。成都市的老龄人口逐步增多,他们大多不太适应越来越拥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而选择到距中心城区近、空气清新、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县来居住;高新区西区紧邻**县,区内一些白领阶层也会选择在**县买房;省内不少市外人口到**县定居或投资,由此也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据调查,目前除**筒镇购房户本地居民较多外,犀浦、红光两地商品房购买对象县外人口占了绝大多数。
(三)制约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是收入预期不确定。2000年以来,**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3 %,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虽然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略高,但受企业改制职工转变身份、就业压力较大等影响,加之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改革,也都增加了居民的支出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支出预期的增加,对当前购房消费造成一定抑制。
二是住房产权制度不健全。市场交易的各类住房中,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的商品房可以获得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证书,其它房屋,包括上市的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合作建房和私房等等,其土地的供给形式极其复杂,凡是在非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上所建房屋都不具有土地使用权证,因而难以上市交易,也无法办理抵押贷款,这给购房融资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房地产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约束。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业务中住房贷款占了绝对比重,金融对个人购房支持力度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住房金融资金来源单一,贷款流动性差,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条件偏严、期限偏短、额度偏低,还款方式单一等问题,都对住房金融健康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加之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提高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也导致金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三、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定位,选准房地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据世界银行对世界很多国家考察认为,只有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达到3:1-6:1时,才能形成有效需求。2004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其中用于购房与建房支出950元,占支出的11.5%,比2000年(500元)增加450元,家庭年收入与房价比在6 :1左右,应该能够形成较大的有效需求。另据调查,市民最想购买的套型面积在80-100 M2之间,其次是100-130 M2,而130-150 M2以上的相对较少。又据中介机构的交易情况显示,与大户型、超大户型住宅相比,中小户型房源更受普通购房户青睐。因此,**县房地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坚持“放开高价房、优惠中低价房、建设廉租房”,应“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应以中档小区建设为主,辅之以部分高档社区和适量的经济适用房,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购房需求。最终达到居者有其屋,居者有佳屋,并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上一篇:某县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