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 正文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

[10-16 19:25: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查报告   阅读:90
摘要: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调查表(表五)问 题 乐于助人 处理村民间纠纷 扶贫帮困 是否讲正气 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执行政策、决定选项 会积极帮助 大部分积极性不高 一般不帮助 及时、客观公正 拖拉、回避 分亲疏、不公正 会 有的会、有的不会 不会 讲 有些讲、有些不讲 不讲 考虑国家集体利益多一点 考虑个人利益多一点 只考虑个人不顾国家集体 能够带头执行 被动执行、不够主动 和群众差不多 不如群众群众150 人 43 49 51 76 44 20 37 64 45 49 90 6 51 80 12 71 19 46 7% 28.7 32.7 34 50.7 29.3 13.3 24.7 42.7 30 32.7 60。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标签:调查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调查表(表五)

问 题 乐于助人 处理村民间

纠纷 扶贫帮困 是否讲正气 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执行政策、决定

项 会

助 大

高 一

助 及

正 拖

避 分

正 会 有

会 不

会 讲 有

讲 不

讲 考

一点 考

点 只考虑个人不顾国家集体 能

行 被

动 和

多 不

众150 人 43 49 51 76 44 20 37 64 45 49 90 6 51 80 12 71 19 46 7

% 28.7 32.7 34 50.7 29.3 13.3 24.7 42.7 30 32.7 60 4 34 53.3 8 47.3 12.7 30.7 4.7

130 人 91 26 5 103 13 1 53 63 1 79 44 98 26 1 100 14 9

% 70 20 3.8 79.2 10 0.8 40.8 48.5 0.8 60.8 33.8 75.4 20 0.8 76.9 10.8 6.9

乡 镇

干 部

224 人 139 68 15 168 34 17 59 154 9 92 113 4 123 90 5 134 44 30 7

% 62.1 30.4 6.7 75 15.2 7.6 26.4 68.8 4 41.1 50.4 1.8 54.9 40.2 2.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第5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2 59.8 19.6 13.9 3.1

问题 关心公益事业 致富能力 带富能力主动带富 对不良风气 有无号召力

项 热

心 一

般 不热心 强 一

般 差 有 大

有 没

有 能 大部分能

部分不能 不

能 参

不关自己的事不管 自觉抵制 强 较

强 一

般 没有号召力

150 人 44 74 31 29 98 17 31 64 50 22 68 55 19 60 63 25 30 72 11

% 29.3 49.3 20.7 19.3 65.3 11.3 20.7 42.7 33.7 14.7 45.3 36.7 12.6 40.9 42 16.7 20 48 7.3

130 人 81 46 37 85 4 34 82 4 39 76 9 16 14 85 42 47 35

% 62.3 35.4 28.5 65.4 3.1 26.2 63.1 3.1 30 58.5 6.9 12 10.8 65.4 32.3 36.2 26.9

224 人 91 118 10 63 147 7 48 154 16 43 147 22 17 107 103 99 43 2

% 40.6 52.7 4.5 28.1 65.6 3.1 21.4 68.8 7.1 19.2 65.6 9.8 7.5 47.8 46 44.2 19.2 0.8

注: ①行政村党员、乡镇干部问卷为集中问卷、当场回收样本;

②群众问卷全部为调查组成员进农家、跑田间、爬山头随机问卷回收样本。

    (三)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党员先进性发挥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阶层党员存在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也有市场经济利益调整的碰撞;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主观行为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

    1、经济社会结构和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由此催生的“四个多样化”影响,是诱发党员先进性问题的客观原因。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不仅对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农民的思想观念以空前的冲击,更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讲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必然会去主动适应社会,其思想观念随着发生变化是情理中事。市场经济催化农村群众的“三观”迅速发生变化,特别是“四个多样化”促进党员内部分化,由此诱发的一些消极东西在党员身上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三种不同心态上:一是趋利心态。市场经济使人变得更加实在,更加讲求实惠。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需求多样化,使党员从过去只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变为既关心国家集体、同时也关心自身利益。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利用市场经济等价性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使党内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商品化色彩。二是趋名心态。一些得益于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而富裕起来的党员,转向追求政治地位、荣誉。如有的党员热心于做村里的“太上皇”等。三是趋安心态。一部分党员信奉“自扫门前雪”,做好好先生,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什么也不管、不问,组织开会决定重大事项,人云也云,不象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大流动,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务工或经商办厂,在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促进农村传播文化工具的改进,高科技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国内外的积极信息,也传播进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一些缺乏政治鉴别力的党员内心产生躁动,政治信仰动摇,丧失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