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0-16 19:25: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查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02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04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标签:调查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02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04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创税金5万元。全县现有核桃营销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县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营销、贩运大户102家。2002年,核桃产量352万公斤,县内销售和县外销售相结合,产品直销广元、成都、重庆、深圳、上海等地。2004年3月在日本东京福冈举办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及中日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绿色食品洽谈会上,“米仓山牌”产品深受日本客商及消费者好评,认为“南江核桃品种优良,核仁饱满,壳薄体大,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产品即将打入日本市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使农民可直接增加收益2450万元,林农户平增收820元,人均增收210元。同时核桃产业化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使全县人均增收70元以上。
三、核桃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滞后。个别地方没有把核桃生产作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来抓。突出表现在宣传不到位,只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重建轻管,没有把核桃当作庄稼务,核桃成活率、保存率、丰产率、结实率偏低。管护措施不到位,苗木毁损严重。
二是投入不足。核桃生产依靠退耕还林项目调剂,农户自主投入意识淡薄,特别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核桃基地建设局面难以打开。核桃生产的经营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经营水平上,不利全县核桃产业化发展。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因灾造成苗木损失,加大了补植补播费用。
三是龙头企业培育迟缓。核桃营销市场有待规范,没有龙头精深加工企业,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培育一个能够带动基地发展的龙头精深加工企业。
四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核桃产业化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现有的科技人员仅以林业部门为主的200多名林业员,个别人员知识老化,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化发展。
四、核桃产业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确保认识到位。立足县情,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是加快南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选择。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具体人员全力抓,宣传要到村到户,确保干部群众认识到位。
(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确保措施到位。一是抓好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基地建设。搞活土地流转,采取“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地建设。二是抓好投入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农户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管护责任制,彻底转变重建轻管的局面。四是创新加工营销机制,严格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加工,规范营销市场。
(三)加大投入,强化培训,确保核桃产业化长足发展。一是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二是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林业技术员进行核桃生产专业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培训农村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全面推广核桃芽苗砧嫁接、丰产培育等实用技术,提高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培育龙头企业,落实南江县绿色食品核桃饮料加工项目,开发系列产品,组建跨行业、宽流域的大型生产销售企业,按照市场法则调整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推进核桃基地、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建设,促进核桃产业化长足发展。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02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04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创税金5万元。全县现有核桃营销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县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营销、贩运大户102家。2002年,核桃产量352万公斤,县内销售和县外销售相结合,产品直销广元、成都、重庆、深圳、上海等地。2004年3月在日本东京福冈举办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及中日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绿色食品洽谈会上,“米仓山牌”产品深受日本客商及消费者好评,认为“南江核桃品种优良,核仁饱满,壳薄体大,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产品即将打入日本市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使农民可直接增加收益2450万元,林农户平增收820元,人均增收210元。同时核桃产业化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使全县人均增收70元以上。
三、核桃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滞后。个别地方没有把核桃生产作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来抓。突出表现在宣传不到位,只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重建轻管,没有把核桃当作庄稼务,核桃成活率、保存率、丰产率、结实率偏低。管护措施不到位,苗木毁损严重。
二是投入不足。核桃生产依靠退耕还林项目调剂,农户自主投入意识淡薄,特别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核桃基地建设局面难以打开。核桃生产的经营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经营水平上,不利全县核桃产业化发展。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因灾造成苗木损失,加大了补植补播费用。
三是龙头企业培育迟缓。核桃营销市场有待规范,没有龙头精深加工企业,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培育一个能够带动基地发展的龙头精深加工企业。
四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核桃产业化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现有的科技人员仅以林业部门为主的200多名林业员,个别人员知识老化,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化发展。
四、核桃产业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确保认识到位。立足县情,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是加快南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选择。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具体人员全力抓,宣传要到村到户,确保干部群众认识到位。
(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确保措施到位。一是抓好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基地建设。搞活土地流转,采取“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地建设。二是抓好投入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农户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管护责任制,彻底转变重建轻管的局面。四是创新加工营销机制,严格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加工,规范营销市场。
(三)加大投入,强化培训,确保核桃产业化长足发展。一是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二是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林业技术员进行核桃生产专业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培训农村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全面推广核桃芽苗砧嫁接、丰产培育等实用技术,提高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培育龙头企业,落实南江县绿色食品核桃饮料加工项目,开发系列产品,组建跨行业、宽流域的大型生产销售企业,按照市场法则调整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推进核桃基地、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建设,促进核桃产业化长足发展。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上一篇: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