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
但是,今天绝大多数私企仍是小型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字⑤,2001年底全国私企为202.9万户,雇工人数为2253万。即使把460.8万投资者加上去(从前几次调查中可以知道,私企投资者绝大多数在本企业工作),每个企业平均仅为13.4人。这种企业规模,与其实行规范的科层制管理,叠床架屋,还不如老板一竿子插到底更为简捷高效。
至于表2-5中第二个原因,即“找不到可信的管理者”,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缺乏诚信,确实是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沉疴。职业经理人在监管制度失效或制度不完善时,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侵占企业财产、挪用企业资金、泄露本企业商业秘密、私下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并转移本企业设备,挖走或挤走技术人员,转让定单等种种手法搞垮了相当一批国有企业,使得私营企业主看到了惨痛的前车之鉴,不敢贸然聘用职业经理人员。可以预见,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选拔、聘用、考核、监管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摸索,大部分私营企业今天并没有两权分离的迫切需求,即使是少数大型私营企业已有两权分离的要求,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完全取决于私营企业本身。
在私营企业中,与“两权合一”伴随在一起的是家族制管理。我们在前几次的调查报告中都分析了这一现象。本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主平均年龄在42.9岁,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抓得很紧的,在3258名被调查私企业主中,就有542名学龄子女在国内上大学,有182名子女在国外上大学。这些子女学成后不一定就接父辈企业的班,但良好的教育毕竟为他们在需要接班时继任父辈的企业打下知识基础。对于企业的延续来说,可以有两种策略,一是从社会上招聘优秀人才来管理企业,二是把可能的接班人(主要是子女)培养成优秀人才,而华人私营企业相当多的采用了后一种办法。
企业主已成年子女中,有一半在父辈企业中工作,还有7%-8%自己开办企业。文化程度越高的企业主,子女越少在父辈企业中工作,而是出去自己开业。
①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②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条
③见《中
www.89xue.com 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④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
⑤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2001)
(二)私营企业工会数量增多,但功能有待加强
从前面表2-3中已可看出,私企工会的建会率逐年增加。1999年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强了在非公有制企业建会的力度,建会率大大提高。私企工会主要的功能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争取改善职工在劳动收入、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稳定性等方面的处境。
从表2-10中可以看出,对比已建工会与未建工会企业职工的收入、劳保、福利等,差别并不明显,组建了工会的企业职工在劳保费用等方面并不占优,在三项保险的覆盖面上稍微大一些,距政府要求相差仍很远。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中,如何既使职工能有比较稳定、安全的工作,能有与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又使企业能够发展、劳资关系相对平稳,这是中国工会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又是企业主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三)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
近两年私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成为私营企业。江苏省私企总数已近30万户,超过广东而居全国各省市私企户数第一位。其重要原因是苏南93%的乡镇集体企业已改制为私营企业,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已不复存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往往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国有、集体资产减持变现,由企业职工出资购买;第二步是股份向原企业管理者个人和高层管理者倾斜,通过挂账、分期付款等方式一次性买断,国家、集体资本基本退出。
改制而成的私营企业有四个特点:
第一,企业资产存量多,与那些小打小闹、先当个体户积累而成的私企相比,起点高,规模大(见表2-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