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副镇长述职述廉报告(三年)
二是组织财政收入上:紧
紧围绕全镇大局,把组织财政收入作为经济的重点来抓,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加大税收宣传的同时,积极开展以“诚信纳税”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月活动,做到税法宣传到位,任务提早安排,措施切实可行,部门协调有力,征收行为规范,征管手段硬化,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质量提高,营造了依法纳税、治税的良好环境。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地、财收入任务,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奠定了基础。
三是在财务管理上: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深化综合预算,细化部门预算,坚持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务管理、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为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化解财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合理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做到村财镇管,规范了干部下村就餐制度,村级零接待费用制度,降低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保证村级组织正常开展。坚持镇政府财务集中核算,坚持预算外收支两条线,专项资金专户管理,政府运转目标管理,严格财务审批程序、严格小车派车制度、干部派差制度、办公用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食堂接待制度,使用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效益。保证了全镇农业、教育、计生、小集镇、基层政权等建设的重点需要,保证了干部职工工资正常发放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清理处理原管理区财务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了原管理区债务。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加强对财政所建设和管理,财政所连续三年获县财政局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财政所。
四是认真抓好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规范征收行为,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亲自组织、参与对土地面积核实,农民负担、常产调查、方案的测算、审定、实施等全过程。始终把税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全镇税改最终得到上级验收和全镇7000多户群众的检验和认可,连续三年农业税征收完成98以上,获县税费改革领导小组表彰奖励。同时,认真组织、及时兑现省委、省政府“三项政策”,让全镇群众真正得到税改的实惠。
2、民政
建立健全民政救助管理体制,建立了救灾分工负责制和救灾经费管理机制,全面及时掌握全镇灾情情况,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敬老院建设,改善了院民的生活环境,保证了孤寡院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需,真正体现党对孤寡老人的关怀。做好残疾人,深入开展双拥活动,顺利完成第六届村级换届选举。抓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有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民政连续三年获县表彰奖励。
3、抓好机关制度建设
基层政府机关是为政府各项提供服务和后勤保障,是联系群众方便群众的窗口。通过规范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政务公开制度、考勤制度、小车管理制度、生活接待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理。进一步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操作性,结合机关职能的转变。在精简会议、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热情礼貌待人方面,逐步树立党政机关和人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干部的自觉性和相互监督信心,积极协调搞好各部门的配合,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益。为全镇完成上级各项任务提供好服务。
4、抓好集镇建设
加强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大目标之一,是市委二届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根据县委、政府安排,适时向镇党委提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强化服务、招商引资、全力打造回龙人民的“美好家园”的发展思路,2003年底启动了小集镇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利益,严格依法办事,科学定位,综合开发,建管并举,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全面完成长525米,宽18米的呈“十”字型街道,并逐步完善供水、排水、供电、绿化、亮丽、环卫、通迅、电视等相关配套设施。一年来,协助开发商及时兑现占地补偿,及时兑现民工工资,完善相关手续,切实做到群众满意,客商获利,无矛盾纠纷上访,无遗留问题,无不安全事故发生,无施工质量问题。随着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部分居民开始购地建房并入住新区。集镇新区建设为回龙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赞誉,赢得各级领导的好评,在20xx年度全市小集镇建设中获表彰奖励,使全镇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