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事迹材料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正文

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10-16 19:33:47]   来源:http://www.89xue.com  事迹材料   阅读:90
摘要:1994年冬天,周恩义骑着自行车到裴家村调研,发现村支书裴昌学愁眉苦脸,连忙问起原因。裴昌学说:“农村水稻丰收了,可农民家中的大米却卖不出去。这么多粮食老在家里堆着换不回来钱,老百姓都没心思过年,我这个支书束手无策,着急上火啊。”周恩义当场表态:“老百姓是咱们的衣食父母,百姓的事就是我们干部的事。放心吧,我来想办法。”说完,他骑上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跑了4次邮局,向他在部队时的驻地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石矿、美术公司等单位连发9封电报,请老朋友帮忙。最后一封电报拍过去第5天,两台大挂车急匆匆开进了村,村民的12万公斤大米以每市斤高于市场2分钱的价格卖了出去。村民们喜出望外,交口称赞:“周部长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周。
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标签:事迹材料范文,http://www.89xue.com
  
  1994年冬天,周恩义骑着自行车到裴家村调研,发现村支书裴昌学愁眉苦脸,连忙问起原因。裴昌学说:“农村水稻丰收了,可农民家中的大米却卖不出去。这么多粮食老在家里堆着换不回来钱,老百姓都没心思过年,我这个支书束手无策,着急上火啊。”周恩义当场表态:“老百姓是咱们的衣食父母,百姓的事就是我们干部的事。放心吧,我来想办法。”说完,他骑上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跑了4次邮局,向他在部队时的驻地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石矿、美术公司等单位连发9封电报,请老朋友帮忙。最后一封电报拍过去第5天,两台大挂车急匆匆开进了村,村民的12万公斤大米以每市斤高于市场2分钱的价格卖了出去。村民们喜出望外,交口称赞:“周部长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周恩义是咱百姓的贴心人”。
  
  赵家村是个特殊的村落,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它成了“城中村”。城市在长大,耕地在减少,村民要变成市民,出路在何方?1993年,周恩义主动来到赵家村蹲点,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赵家村的实际,结合发达地区经验,给村里出了三条计:“发展路边经济带,引领农民包商网,转移剩余劳动力。”接着又结合华西村经验,提出建设“赵家新村”。这几条计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可谓惊人之语。在他的鼓励下,支书崔再仁、主任张国荣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几年时间,建起闻名遐迩的“瀚新花园”,率先进入全市第一批小康村、第一批文明村行列,成为全市第一个亿元村。现在赵家村有事,村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们的“高参”周恩义。
  
  周恩义曾先后与3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东跃村的朱景武因肠道疾病做过大手术,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一贫如洗,住在别人家的仓库里。周恩义就自己掏腰包拿出三千元钱,协调乡党委、政府和村里给予帮助,为朱家盖上了新房。然后又给他们出主意,协调区民政部门出资,帮助朱家办起建材店,过上好日子。朱景武致富后,总想请周恩义吃顿饭或是送点东西表达谢意,都被周恩义谢绝了。后来,朱景武想到了一个“报恩”的办法:请周恩义给他找个贫困户。他说:“您帮我们脱了贫,我们也要帮助帮助别人。”
  
  20xx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大年之日,陈屯村的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周恩义带着儿子周雷、儿媳张放和7岁的孙子周炜强,抬着大米、豆油、黄花鱼,拿着干果、糖果、对联,来到他的帮扶对子、72岁的张素兰家,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贴上对联后,周恩义照旧送给张大姐500元钱。张大姐说:“老周啊,你都退休了,就别来了。”周恩义把儿子、孙子拉到她跟前,诚恳地说:“大姐,我人虽然退休了,但是扶贫的责任不能退。等到有一天我走不动了,我的儿子、孙子会接着照顾您。”
  
  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是工作创新的好榜样
  
  周恩义有很多被广为流传的“名言”,其中最有名的,是“围绕中心转,帮忙不添乱,服务不吃饭”、“要有主动性,不能有惰性;要有创造性,才有先进性”。工作中,他大胆探索、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了使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周恩义把帮助农民致富当做头号工程,提出培养政治理论加致富技能的新型党员,每年拿出详尽计划,组织农村党员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他精心挑选致富课题,走遍全市所有的种植养殖基地为农民选项目,带领全区300多名农民代表和村民组长以上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他亲自上门邀请高级农艺师王京平、养河蟹专家曹景方等各方面专家,为农民上课传授技术。一次办河蟹

《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培训班,一位农民听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喊道:“我知道我的螃蟹怎么没的了,原来是叫蛤蟆给吃了!这个班,是咱农民的致富班呀!”
  
  周恩义不断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培训方式。每次党员理论培训前,他都带着部里的同志深入到城市社区和农村田间地头,征求党员的意见,商讨培训的内容,了解百姓所需。回到部里,他把理论变成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认真备课。培训时,他亲自讲党的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由于内容针对性强,方式如同拉家常,农村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培训班的规模越办越大。培训班每次开课,不仅党员争先恐后,群众也踊跃参加,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走廊里也站满了人。群众为此编了套顺口溜:“理论变成家常话,党的政策传万家”。10年间,共办培训班240多班次,培训党员达2万多人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事迹材料事迹材料范文报告总结 -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