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10-16 19:33:47] 来源:http://www.89xue.com 事迹材料 阅读:90次
摘要:杨善洲的大女儿杨会菊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杨善洲的小女儿杨会芹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杨善洲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标签:事迹材料范文,http://www.89xue.com
杨善洲的大女儿杨会菊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
杨善洲的小女儿杨会芹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
杨善洲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年的父亲共享天伦之乐了,不曾料想,他却一头扎进了家乡的荒山……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一个老地委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怎么会在农村?从大柳水村出来后,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是老书记自己不让办‘农转非’。”熟悉情况的人解释。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当时,杨善洲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时,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杨善洲做过的类似事情数不胜数。
1982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区中专生招考张榜处,有个18岁的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榜上寻找了无数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杨善洲过来拍拍自己小女儿杨会芹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女儿可怜巴巴地问。杨善洲紧锁眉头,严肃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隆阳区芒宽乡现在是保山市有名的小粒咖啡之乡,全乡的咖啡连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可在30年前,这里的咖啡树只是零零星星。咖啡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是在杨善洲走进芒宽田间地头,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之后发生的。1980年10月,杨善洲到了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因种咖啡挨过批斗,便想让朱自祥带头发展咖啡种植。杨善洲踏进朱自祥的家园,摸着咖啡树说:“过去,我也没顶住‘左’的妖风……我看这咖啡树是摇钱树。”
朱自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杨善洲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杨善洲的故事: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
记者姜洁
编者的话:杨善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他在任期间带头捐资办小学,还创办了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开展扫盲工作。他在1963年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退休后,他还专门拿出了市里奖励的10万元钱捐给保山市一中,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业。
杨善洲的大女儿杨会菊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
杨善洲的小女儿杨会芹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
杨善洲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年的父亲共享天伦之乐了,不曾料想,他却一头扎进了家乡的荒山……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一个老地委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怎么会在农村?从大柳水村出来后,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是老书记自己不让办‘农转非’。”熟悉情况的人解释。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当时,杨善洲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时,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第3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杨善洲做过的类似事情数不胜数。
1982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区中专生招考张榜处,有个18岁的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榜上寻找了无数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杨善洲过来拍拍自己小女儿杨会芹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女儿可怜巴巴地问。杨善洲紧锁眉头,严肃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隆阳区芒宽乡现在是保山市有名的小粒咖啡之乡,全乡的咖啡连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可在30年前,这里的咖啡树只是零零星星。咖啡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是在杨善洲走进芒宽田间地头,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之后发生的。1980年10月,杨善洲到了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因种咖啡挨过批斗,便想让朱自祥带头发展咖啡种植。杨善洲踏进朱自祥的家园,摸着咖啡树说:“过去,我也没顶住‘左’的妖风……我看这咖啡树是摇钱树。”
朱自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杨善洲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杨善洲的故事: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
记者姜洁
编者的话:杨善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他在任期间带头捐资办小学,还创办了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开展扫盲工作。他在1963年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退休后,他还专门拿出了市里奖励的10万元钱捐给保山市一中,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事迹材料,事迹材料范文,报告总结 - 事迹材料
上一篇:“两访两创”先进学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