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吃米饭才健康-教你科学健康吃米饭的方法搭配
告别白米饭,主食粗细搭配多样化,在技术上没什么困难可言。口感方面,唯一的困难是放弃“陈规陋习”——米饭越白越好。
不错哦
大米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主食,60%的家庭以米饭为主食。然而,恐怕很少有人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吃米饭呢?米饭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大米怎样烹调才更科学呢?
米中都有什么好东西?
人们都知道,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体内消化吸收后产生能量,供应人体的生命活动,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只喜欢使用淀粉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来供应能量,而不喜欢用脂肪里面的能量。
不过,米里面不仅仅含有淀粉,还含有7~8%的蛋白质。据计算,对于一个办公室工作的成年女子来说,如果每天吃400克大米煮成的饭,就能获得30克蛋白质,相当于每日需要量的将近一半!
另外,米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B2、尼克酸,以及钾、磷等矿物质。维生素B1对于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情绪都很要紧,如果缺了它,就会感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腿脚麻木、情绪沮丧。
与其它主食相比,白大米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较少,比吃面食和杂粮更容易缺乏营养素。所以,为了健康和活力,一定要重视米饭的“质量”。钾和钙呢!
最健康的煮饭法
做米饭最好的办法是将水煮沸后再放米,这样米本身边吸收水分边被加热,蛋白质遇热凝固,使米粒完整不碎。部分淀粉糊化层逸出后溶于汤中,使粥有黏性。而且在水煮沸的过程中,部分凝聚的蛋白质可保护维生素B1,避免其大量溶于水。随着加米后水锅沸腾而改为文火,蒸气减少,这样做使维生素B1的保存量比用冷水加米煮出的米饭高30%,而且煮出的米饭口感更好。
在煮饭水里加几滴沙拉汁,可使米饭粒粒晶莹。滴几滴柠檬汁,则可使饭粒柔软。要煮一锅蓬松的米饭,可在锅里撒一点盐。煮饭时加点醋能防米饭变馊。热剩饭时,在蒸锅水中加入少量盐可除去剩饭的异味。
不错哦
怎样选购质量高的大米?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米的品种越来越多,让人们购买的时候眼花缭乱。不过,只要按下面的原则来选米,就没有问题啦!
按品种选大米。稻米按品种分为三大类:籼米、粳米和糯米。
籼米也称为“机米”或“长粒米”,泰国香米就属于这一类。它颗粒修长,粘性较差,煮熟之后米粒颗颗松散,适合用来制作炒饭。用它煮饭的时候,要适当多加点水。籼米比较“出饭”,但消化快,吃了之后比较容易饿。
粳米属于短粒米,颗粒呈长圆形,半透明,粘性适中,煮熟之后米粒有点粘性但仍能分开。它适合用来煮饭或煮粥,但吃水比较少,“不出饭”。注意,“粳”字念jing,第一声,可不要当白字先生念成“geng”。
糯米颗粒可以是长圆形或长形,分别称为“粳糯”或“籼糯”。它的特点是米粒白色不透明,粘性大,米粒煮后无法分开。通常用来制作粽子、米糕、汤圆之类。
按颜色选大米,颜色越深越好。市场上有白、紫、黑和绿等颜色的米,其中白米的营养质量最低,黑米的营养价值最高。营养分析表明,与精白大米相比,黑米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是大米的4倍左右,钾、镁、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分别是大米的4.4倍、6.0倍、1.7倍、3.8倍和1.7倍,赖氨酸含量是普通大米的2~2.5倍。。米的颜色主要来自花青素类物质,而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对于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都有帮助。颜色越深,抗氧化活性最强,所以紫米、黑米都是上佳选择。我国传统医学还认为,紫米能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这与其中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高有一定的关系。
按粗细选大米,糙米比精白米好。脱壳之后没有经过精磨的大米叫做糙米,经过精磨加工,去掉了比较“粗”的35%左右外层组织,只剩下中间的“胚乳”部分,变得白细的大米叫做精白米。在碾压过程当中,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损失惨重,如维生素B1的损失接近80%。精制过程中,还损失了绝大部分膳食纤维。所以,糙米口感虽然粗糙,营养价值却要比精白米高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