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类基因计划组测序项目
主持正义的科学家意识到,与私营企业争夺基因专利,必须加快测序速度。
1999年6月23日,杨焕明与汪健收到了于军的电子邮件,于军在电子邮件中说明了目前国际人类基因计划的竞争态势。当日,他们进行了一次认真的交流。
“要做,就做个1%,怕什么,我们有实力,我们前期的工作表明我们能做1%。”杨焕明说。
“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圈个1%。”汪健握了握拳。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中科院领导和国家南、北方基因组中心同行的支持,进而得到了国际主流科学家的支持。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向美国国立卫生院提出了申请。7月8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网址公布了中国“1%”申请成功的消息。继美、英、法、德、日之后,中国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6个参与国。
中国赢得了机遇
中国的“1%”任务位于3号染色体上,中国南方鼻咽癌发病率高,而与此相关的基因正在3号染色体上。
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找到了位于空港开发区的一座空厂房。要将厂房改造成实验室,并添置设备,困难重重。
中科院送来了支持,杨焕明的家乡温州市送来了帮助……一个多月时间,实验室建成了,14台测序仪购进了。9月1日,在伦敦举行的第五次人类基因组测序战略会议上,杨焕明代表“中心”宣布:保证2000年春末完成“包干”区域任务,并保证一半以上的序列达到“终图”质量标准,保证有关数据即时上网公布,免费分享,保证不申请类似专利。中国科学家的态度,赢来了阵阵掌声。
9月9日,中国“1%”测序正式启动。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亲自过问“1%”项目,科技部以最快的速度,破例拨款3000万元人民币支持。国家南、北方基因组中心也参与了这一项目,即中科院遗传所承担测序任务的55%,国家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承担20%,国家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承担25%。1999年底,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购进了30台国际最先进的毛细管测序仪,“中心”的测序进入了快车道。今年春,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包干”区域任务;6月26日,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刻下了“中国”两个字。 不错哦
6月29日,记者来到了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在实验室,记者看到,工作平台是用集装箱搭成的。在平台上,有三根玉米棒,旁边有一行字:穷棒子精神永放光芒!据介绍,深居京郊的这些科研人员,收入不高,也没有娱乐,在“1%”测序中,他们测序精确,但相应的测序成本却只有美国等国家测序成本的四分之一。
“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要为国家省钱,为此,我们在节省成本上进行了科技攻关。”一位工作人员说。
“中心”执行主任汪健对记者说:“中国虽然只做了1%,但意义重大。中国科研人员在测序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设备,而且培养了技术。21世纪生物产业发展的机遇,中国没有失去。”他意味深长地说。(陈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