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什么?里海水位上升之谜
[05-30 22:00:24] 来源:http://www.89xue.com 科普教育 阅读:90次
摘要:海区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南部为8~10℃。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米/秒,中部有时可达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7~8月间平均气温为24~26℃(75~79℉),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在太阳炙烤的东海岸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海上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大多降于冬季和春季。海面蒸发量很。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什么?里海水位上升之谜,标签:科普教育范文,http://www.89xue.com
海区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南部为8~10℃。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米/秒,中部有时可达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7~8月间平均气温为24~26℃(75~79℉),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在太阳炙烤的东海岸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海上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大多降于冬季和春季。海面蒸发量很高,年蒸发量一般为1000毫米,南里海的东部和阿普舍伦半岛达1400毫米。
结冰影响里海北部,通常至1月份完全封冻,在很冷的年代,沿西海岸漂浮的冰可南达阿普歇伦半岛地区。
里海水位上升之谜
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南岸属于伊朗,东、北岸属于哈萨克斯坦、西岸属于俄罗斯。在其西岸有个古老的卡斯比(Caspii)部落,故称共为卡斯比海(Caspii Sea)。由于它僻处内陆,不与大洋相连,故在汉语中称其为里海,就像杭州西湖中的里西湖一样,是根据其地理特征而得名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它长约1200公里,宽平均为320公里,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大小130多条河的河水流入。
里海因地处欧亚大陆的干燥地带,水的蒸发激烈,海面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小。据历史记载,1929年时里海的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1970年缩小到37.1万平方公里,水位低于大洋平面28.5米,这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但令人惊奇的是,里海的水位是不稳定的,它好像有周期性涨落的奇妙现象。自1830年以来,大约在一个世纪内,里海的水位呈上升趋势;但进入1930年以来,里海的水位又开始下降。为此,前苏联为使里海水位不再下降,曾于70年代末计划将西伯利亚的河水引入里海。
这个“河水逆流计划”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弄乱西伯利亚的中亚的生态系统,结果计划没有实现。但过了20年之后的今天,里海水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莫名其妙地上升了,而且如何处理因水位上升造成的灾难却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里海水位下降时期,其沿海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巴库的油田开采,斯姆卡托的石油精炼加工,舍甫琴柯包括铀矿开采在内的原子能电站等,都因里海的水位上升而受到影响。
1940年至1976年,是里海水位大幅度下降时期,但到了1978年又开始上升。据1994年11月29日俄罗斯《消息报》称,里海的水位比1929年时高出了2米多,造成里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土地被减少十分之一。
阿斯特拉罕州人口大约有100万,其中有90%的居民居住在里海沿岸和伏尔加河三角洲地带。过去里海水位每年仅上升15厘米左右,而在1994年却超过了40厘米,而且事态越来越严重,使该州的许多人成了“水上生活者”,过着《鲁滨逊飘流记》般的生活。
里海水位上升,受影响最大的是东、西、北的俄罗斯地区,当然南岸的伊朗也受到一定的牵连。如位于里海南岸的伊朗拉什特,那儿原是鱼子酱的生产基地,现在由于里海水位上升而被淹没,成了威尼斯式的城市。
那么里海的水位为何上升呢?
据阿斯特拉罕市水文水利研究所所长玛丽娅·米罗耶德娃女士说,里海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的变化或地壳构造的变动;海陆和大气的相互作用等,但还未作出明确的结论。
里海水位上升至今仍是一个谜。
海区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南部为8~10℃。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米/秒,中部有时可达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7~8月间平均气温为24~26℃(75~79℉),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在太阳炙烤的东海岸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海上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大多降于冬季和春季。海面蒸发量很高,年蒸发量一般为1000毫米,南里海的东部和阿普舍伦半岛达1400毫米。
结冰影响里海北部,通常至1月份完全封冻,在很冷的年代,沿西海岸漂浮的冰可南达阿普歇伦半岛地区。
里海水位上升之谜
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南岸属于伊朗,东、北岸属于哈萨克斯坦、西岸属于俄罗斯。在其西岸有个古老的卡斯比(Caspii)部落,故称共为卡斯比海(Caspii Sea)。由于它僻处内陆,不与大洋相连,故在汉语中称其为里海,就像杭州西湖中的里西湖一样,是根据其地理特征而得名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它长约1200公里,宽平均为320公里,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大小130多条河的河水流入。
里海因地处欧亚大陆的干燥地带,水的蒸发激烈,海面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小。据历史记载,1929年时里海的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1970年缩小到37.1万平方公里,水位低于大洋平面28.5米,这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但令人惊奇的是,里海的水位是不稳定的,它好像有周期性涨落的奇妙现象。自1830年以来,大约在一个世纪内,里海的水位呈上升趋势;但进入1930年以来,里海的水位又开始下降。为此,前苏联为使里海水位不再下降,曾于70年代末计划将西伯利亚的河水引入里海。
这个“河水逆流计划”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弄乱西伯利亚的中亚的生态系统,结果计划没有实现。但过了20年之后的今天,里海水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莫名其妙地上升了,而且如何处理因水位上升造成的灾难却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里海水位下降时期,其沿海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巴库的油田开采,斯姆卡托的石油精炼加工,舍甫琴柯包括铀矿开采在内的原子能电站等,都因里海的水位上升而受到影响。
1940年至1976年,是里海水位大幅度下降时期,但到了1978年又开始上升。据1994年11月29日俄罗斯《消息报》称,里海的水位比1929年时高出了2米多,造成里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土地被减少十分之一。
阿斯特拉罕州人口大约有100万,其中有90%的居民居住在里海沿岸和伏尔加河三角洲地带。过去里海水位每年仅上升15厘米左右,而在1994年却超过了40厘米,而且事态越来越严重,使该州的许多人成了“水上生活者”,过着《鲁滨逊飘流记》般的生活。
里海水位上升,受影响最大的是东、西、北的俄罗斯地区,当然南岸的伊朗也受到一定的牵连。如位于里海南岸的伊朗拉什特,那儿原是鱼子酱的生产基地,现在由于里海水位上升而被淹没,成了威尼斯式的城市。
那么里海的水位为何上升呢?
据阿斯特拉罕市水文水利研究所所长玛丽娅·米罗耶德娃女士说,里海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的变化或地壳构造的变动;海陆和大气的相互作用等,但还未作出明确的结论。
里海水位上升至今仍是一个谜。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89xue.com/)
Tag:科普教育,科普教育范文,生活常识 - 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