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纤维的结晶结构与理化性能的研究
常温下将莲纤维在NaOH浓度分别为10%、20%及30%的溶液中处理三个小时,纤维的失重率明显,均在30%左右;但经10%和20%的溶液处理后的纤维断裂强力较未经处理前稍稍增加,而30%的溶液处理后的纤维强力略微下降。失重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在浓碱液的作用下发生了剥皮反应,大部分被去除。而浓碱液同时会使莲纤维发生溶胀,使其大分子间的氢键被拆散,在张力作用下,大分子的排列趋向于整齐,使取向度提高。同时,纤维表面不均匀变形被消除,减少了薄弱环节,使纤维能均匀的分担外力,从而减少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断裂现象。加上膨化重排后的纤维相互紧贴,抱合力,也减少了因大分子滑移而引起断裂的因素。但当碱液浓度过高时,加上空气中氧的作用,碱催化了纤维素的氧化反应,使其发生降解,聚合度下降,强力下降。
本文着重研究了莲纤维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经煮沸三小时后的质量损失率、强力损失率及表面形态变化的情况。图10表明,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在10g/L时,莲纤维的失重率已高达28.31%,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力与未经处理前相比明显降低,但其表面形态并无明显变化。随着碱液浓度的增高,纤维质量损失增大,断裂强力不断减小,当浓度大于30g/L时,从纤维的表面观察到碱液已对其产生破坏,纤维局部被腐蚀。
当碱液浓度为60g/L时,纤维被明显破坏,失重率已高达43.19%,断裂强力亦降0.756cN。经碱液处理过的纤维,颜色由最初的奶白色变为暗黄色,同时手感略微变硬。
常温下纤维素的糖苷键对碱是比较稳定的,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素会发生碱性降解。
碱性水解使纤维素的糖苷键部分断裂,产生新的还原性末端基,聚合度下降,纤维的强度下降。纤维素碱性水解的程度与碱液浓度、处理温度、时间等有关,特别是处理温度,当温度较低时,碱性水解反应甚微,温度越高水解亦越强烈。经测得莲纤维中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碱液处理时破坏了纤维表面的蛋白质结构使其色泽发黄,同时除去了大部分半纤维素使木质素含量升高,因此手感变硬。
3.7 莲纤维的耐氧化还原性
常温下还原剂对莲纤维作用微弱,本文选择使NaHSO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