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综合范文心得体会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正文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10-16 19:39:04]   来源:http://www.89xue.com  心得体会   阅读:90
摘要:此外对待其他长辈我们也要,真正生起对老人的孝顺心,恭敬心。伺候老人,如同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让老人在这里面不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因为每天照顾他生活的人,都是他的孝子贤孙。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他会感觉到越老越快乐,不仅是老有所养,也是老有所乐。这些对老人的照顾,要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爱老的精神。这就是‘冬则温夏则凊’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能够爱护老人,恭敬老人,到我们老的时候,也能有年青人来爱护我们,恭敬我们。古人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真正以一颗孝心对待老人,就会结出丰硕的福德之果。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标签:心得体会范文,http://www.89xue.com
  
  此外对待其他长辈我们也要,真正生起对老人的孝顺心,恭敬心。伺候老人,如同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让老人在这里面不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因为每天照顾他生活的人,都是他的孝子贤孙。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他会感觉到越老越快乐,不仅是老有所养,也是老有所乐。这些对老人的照顾,要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爱老的精神。这就是‘冬则温夏则凊’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能够爱护老人,恭敬老人,到我们老的时候,也能有年青人来爱护我们,恭敬我们。古人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真正以一颗孝心对待老人,就会结出丰硕的福德之果。
  
  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安心、放心。假如我们的德行不好,纵使你每天都供养父母很好吃的饭菜,父母吃了之后会不会快乐?也不会;他可能边吃还边帮我们提心吊胆。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他心里面的感受,有时候不会在言语当中流露,所以我们要善於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事亲者居上不骄,(当庄敬以临下也,)为下不乱,(当恭谨以奉上也。)在丑不争。(丑,众也。争,竞也。当和顺以从众也。)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谓以兵刃相加)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三牲,三个不同的活牲畜)。”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个常常懂得观照的一些态度。哪九个?第一个是「视思明」,第二个是「听思聪」,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心里的需求。比方说我们很久没跟父母打电话,母亲打过来,还等父母打给我们,我们已经太失礼了。父母过来跟你问问你现在的工作状况,虽然是在问你的工作状况,事实上我们应该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想念我们,甚至於是想念孙子。我们听得出来,我们就不等父母开口,主动要回家去探望。其实人只要上了六十岁以上,老得就会愈来愈明显,当我们一、两个月没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会有什麼感觉?怎麼老这麼多!所以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善体亲心,常常去关怀、去问候。
  
  这一点,我做的就更不好了,尤其是在我学习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了传统文化之后。为什麼?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知道父亲年轻时喜欢二胡,后来因为工作就没时间再搞这种娱乐。后来因为二线,没事可做,怕他闷,我就劝他再把二胡拿出来练练,父亲这才花钱买了二胡,每天看他找几个音乐爱好者在一起,我也比较安慰。后来因为学习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学了佛,了解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做人的真实意义。这时,我却又让他放下二胡,来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我说人这一生最最重要的事是学佛。当然,他是不接受的,惹得他很不高兴,说我学传统文化学迂了。现在想来,这真是我的错,错在我过于急切,以至现在他对我这样学习传统文化还很不理解。这就是我不懂得养父母之心所致。我最起码连孝顺的顺字都没有做到,只有做到顺,才可以养其心啊!
  
  再来要「养父母之志」,孝顺父母,不仅是供养父母一点钱,一点物质,给父母好吃好穿,那只能是供养父母之身。那不是尽孝,因为有好吃、有好穿未必快乐。特别是富裕人家的父母,越有钱他越苦恼。因此,真正让父母快乐的是帮助父母,在精神灵性上提升。这种让他心开意解的快乐,称之为孝养父母之心。再上一层,孝养父母之志。如果父母没志向,我们也应该帮助父母立志向。《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是谁?是父母,还有老师。这是养父母之志。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会方面他想尽力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他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他会觉得很欣慰。可能父母并没有学过很多传统文化,我们学习了以后,也要启发父母立志。不仅自己立志做圣贤,还要启发父母也立志做圣贤。如果父母说,“我都老了,还做什麼圣贤”?要劝说不能这样想,圣贤跟凡俗之人有什麼区别?就在於存心不同,不是在年龄不同。圣贤的存心是为天下人著想,绝不为自己。凡俗之人都是自私自利,凡俗自私自利的结果,是患得患失,他就没有快乐。圣贤人没有得失,起心动念都是天下为公,他得大快乐。那种快乐绝对不是我们,凡俗私心能够体会得到的。我们自己做好榜样让父母看到,也应该帮助父母这样去做,那才是真正的欢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综合范文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