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面向21世纪的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10-16 19:37:30] 来源:http://www.89xue.com 心得体会 阅读:90次
摘要: 利益分配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收入分配再不象以前那样平均了,并且差距在拉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2001年,东部11省市人均GDP已达1600美元,而西部12省区市人均只有治理发愣功美元。东部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GDP已达4500美元,而最不发达的西部省还只有350美元,相差近13倍。一些学者调查发现,目前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约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2%到45%(农村会更高),国有企业工人和农民这两个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群体,均认为和被认为是收益最少的。如果一个社会的最基础阶层产生了相对危机感,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国内形势的这些变化,不仅给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带来新的课题,而。
学习《面向21世纪的党性教育》心得体会,标签:心得体会范文,http://www.89xue.com
利益分配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收入分配再不象以前那样平均了,并且差距在拉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2001年,东部11省市人均GDP已达1600美元,而西部12省区市人均只有治理发愣功美元。东部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GDP已达4500美元,而最不发达的西部省还只有350美元,相差近13倍。一些学者调查发现,目前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约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2%到45%(农村会更高),国有企业工人和农民这两个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群体,均认为和被认为是收益最少的。如果一个社会的最基础阶层产生了相对危机感,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国内形势的这些变化,不仅给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带来新的课题,而且使党的领导面临挑战。
3)党内状况的特点
党员队伍变化巨大 。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我们党由一个53人(一大13名代表)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工农党员占绝大多数。进入新时期后,一些非工农职业的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一些私人企业老板等,也开始加入党组织(有的以前就是)。党员的经济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高收入和贫困这两个社会阶层中都有许多党员。 《学习《面向21世纪的党性教育》心得体会》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 ,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35岁以下的党员达1480多万,占党员总数的22.3%。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40岁上下的这一代年轻干部,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扎实功底,缺乏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系统了解,缺乏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严格锻炼。有学者指出:老干部浴血奋战打下江山,有点失误,群众能原谅;年轻干部则不行。因此,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
长期执政面临考验 。我们党已经连续执政50多年。长期执政易出现的问题有四:一是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二是容易滋生和积蓄既得利益。三是容易出现权力失控现象。四是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
腐败问题仍然突出 。十六大在总结五年来工作成就后指出,腐败现象仍然突出。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说:“我们查处的腐败案件只是实际存在腐败问题中的很少一部分。很多问题还没有被揭露出来,有的即使揭露出来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查处,人民群众还不满意”社会转型期是腐败的高发期。一个国家的转型时间大概需要30—50年。我国现在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92年十四大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我国计划,用30—40年时间完成转型。因此,我国的腐败现象要到20xx年后可望得到遏制。
党内这些特点表明,教育管理好6700万党员,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以上国际、国内和党内的变化,无一不说明加强党性修养是形势所需,时代所迫。
2、从主观上看,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是终身的必修课
坚强的党性不是自发产生的,不是入党宣个誓就有了的,而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一步步提高的。一个人在组织上入党,只说明他具备了党员的基本条件,而党性修养才刚刚开始。另外,从党性的时代性来看,社会在前进,面临的任务和考验在不断地变化,党性所要求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再者,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思想倾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这也要求党员要不断地坚强党性修养。
周恩来:“人总是有缺点的,世界上没有完人。”“改造没有个完,一直到死,那时也不能说改造够了,只是比现在好一点。”可见,党性修养是无止境,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
综上所述:
一,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刘少奇同志在《论修养》中指出:“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我们党遵循着这条规律,领导全国人民打碎了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其基本方面是相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应的一面。目前,在不适应的诸多方面中,党风的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而要解决党风不正的问题,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共产党员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利益分配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收入分配再不象以前那样平均了,并且差距在拉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2001年,东部11省市人均GDP已达1600美元,而西部12省区市人均只有治理发愣功美元。东部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GDP已达4500美元,而最不发达的西部省还只有350美元,相差近13倍。一些学者调查发现,目前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约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2%到45%(农村会更高),国有企业工人和农民这两个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群体,均认为和被认为是收益最少的。如果一个社会的最基础阶层产生了相对危机感,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国内形势的这些变化,不仅给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带来新的课题,而且使党的领导面临挑战。
3)党内状况的特点
党员队伍变化巨大 。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我们党由一个53人(一大13名代表)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工农党员占绝大多数。进入新时期后,一些非工农职业的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一些私人企业老板等,也开始加入党组织(有的以前就是)。党员的经济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高收入和贫困这两个社会阶层中都有许多党员。 《学习《面向21世纪的党性教育》心得体会》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 ,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35岁以下的党员达1480多万,占党员总数的22.3%。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40岁上下的这一代年轻干部,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扎实功底,缺乏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系统了解,缺乏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严格锻炼。有学者指出:老干部浴血奋战打下江山,有点失误,群众能原谅;年轻干部则不行。因此,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
长期执政面临考验 。我们党已经连续执政50多年。长期执政易出现的问题有四:一是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二是容易滋生和积蓄既得利益。三是容易出现权力失控现象。四是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
腐败问题仍然突出 。十六大在总结五年来工作成就后指出,腐败现象仍然突出。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说:“我们查处的腐败案件只是实际存在腐败问题中的很少一部分。很多问题还没有被揭露出来,有的即使揭露出来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查处,人民群众还不满意”社会转型期是腐败的高发期。一个国家的转型时间大概需要30—50年。我国现在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92年十四大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我国计划,用30—40年时间完成转型。因此,我国的腐败现象要到20xx年后可望得到遏制。
党内这些特点表明,教育管理好6700万党员,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以上国际、国内和党内的变化,无一不说明加强党性修养是形势所需,时代所迫。
2、从主观上看,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是终身的必修课
坚强的党性不是自发产生的,不是入党宣个誓就有了的,而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一步步提高的。一个人在组织上入党,只说明他具备了党员的基本条件,而党性修养才刚刚开始。另外,从党性的时代性来看,社会在前进,面临的任务和考验在不断地变化,党性所要求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再者,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思想倾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这也要求党员要不断地坚强党性修养。
周恩来:“人总是有缺点的,世界上没有完人。”“改造没有个完,一直到死,那时也不能说改造够了,只是比现在好一点。”可见,党性修养是无止境,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
综上所述:
一,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刘少奇同志在《论修养》中指出:“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我们党遵循着这条规律,领导全国人民打碎了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其基本方面是相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应的一面。目前,在不适应的诸多方面中,党风的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而要解决党风不正的问题,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共产党员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Tag: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综合范文 - 心得体会
上一篇:源头治腐的重要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