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最主要的是,此书能给家长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的是正确的工具。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 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昨晚终于读完这本书,终于可以完整的写下读后感。这是我读得最认真的一本育儿书,几乎舍不得漏掉一个字。如果说早期接触大李和小巫给我打开了一扇如何养育孩子的大门,那么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则像一盏明灯,让我对未来的教育之路不再感到迷茫。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好母亲,幸运的是这个母亲自身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并且有很深的文学功底,能把十多年养育女儿的心得体会以及研究所得清楚、简单而又深刻的表达出来,每句话都直指人心,每个观点都令人惊讶和叹服。我很幸运,在女儿两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也为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整整失眠一夜。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因为它引起了我内心的极大共鸣。
事实上在最初的几个章节里面,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思路和做法跟尹老师都不谋而合。尤其是关于打针和给板凳揉痛的事例。虽然三三现在对打预防针感到害怕,但我们始终没有为了消除她的恐惧而告诉她打针不疼,每次我们都会安慰她会有一点点痛但一下就完了,并且向她解释,打预防针是为了让增强抵抗力,身体棒棒的就不用经常打针吃药了。所以她虽然很害怕但不会不配合。可爱的是她明明很怕,但却会自言自语的安慰自己:我不怕!她这么说的时候我们都明白其实小家伙怕着呢 一般是打的那一刻小哭一阵,医生收针后就停止了,然后含着眼泪对着医生说:谢谢!最近老公抱去打两岁防疫针的时候自己发明了一句:谢谢小医生!逗得那位年轻的护士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