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二)» 正文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二)

[05-16 23:30:19]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90
摘要:1.如图9,已知直线 经过点 , , , .(1)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 、 各等于多少度? 2.如图10, 、 、 、 在一条直线上, .(1) 时,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 时,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叙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若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 (1)。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二),标签: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1.如图9,已知直线 经过点 , , , .

  (1)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3) 、 各等于多少度?

  2.如图10, 、 、 、 在一条直线上, .

  (1) 时,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 时,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

  【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叙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若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总结、扩展

  (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

  如图11,

  (1)∵ (已知),

  ∴ (   ).

  (2)∵ (已知),

  ∴ (   ).

  (3)∵ (已知),

  ∴ (   ).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出示投影6)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

  1.如图12,已知 是 上的一点, 是 上的一点, , , .(1) 和 平行吗?为什么?


图12

  (2) 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

  【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

  (二)选做题

  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

  作业答案

  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12.(1)∵ (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组2.∵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上).又∵ (已证),∴ .∴ .又∵ (平角定义),∴ .

  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二)》出自:www.89xue.com网

上一页  [1] [2] [3] 


Tag:七年级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