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角的两种定义及相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正确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并能从图形上进行识别.
(二)整体感知
以现代化教学为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觉地掌握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几节我们具体研究了小学时初步认识的直线、射线、线段.另外,小学时我们还认识了另一种几何图形——角.你能说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给我们角的形象的物体吗?(学生会很快说出周围的课桌、门窗、墙壁的角;圆规张开两脚;钟表的时针与分针间形成的角等等.)
【教法说明】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用实物投影显示一些实物图形.
让学生说出口常生活中给我们角的形象的物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其观察事物的习惯,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师: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角的形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因此,一些图案的设计;机械零件的制图等等,常常用到角的画法、角的度量、角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地研究角.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探究新知
1.角的静止观点定义的得出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举例和小学时你对角的认识,你能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吗?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师:根据小学所学你能指出所画角的边和顶点吗?(学生结合自己理解和小学所学,会很快指出角的边和顶点.)
师:同学们请观察,角的两边是前面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刚才老师的提问,描述一下怎样的几何图形叫做角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找代表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纠正和补充,最后给出角的正确定义.
[板书]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两边.
(出示投影1)
指出以上图形,角的顶点和角的边.
提出问题: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学生讨论并演示:拿大小不同的两副三角板或学生的三角板与教师的三角板对比演示.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要拘泥于课堂上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后小结:角的两边既然是射线,则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仅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法说明】角的定义的得出,不是教师以枯燥的形式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画图、观察图形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步步追问,自觉地去认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复习旧知识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角.这样缩短了新旧知识间的距离,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感到新知识并不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会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发展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有很好的作用.
2.角的表示方法
师:研究角,像直线、射线、线段一样,可以用字母表示.下面我们阅读课本第25负第三自然段,总结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你能否准确地表示一个角并读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可以相互讨论,然后归纳出角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角的四种表示方法,课本中用一自然段说明,语言通俗,很易理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分出四个层次,四种表示角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阅读后,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通过不断补充、完善,归纳整理得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教师整理板书.
[板书]
图1 图2 图3
【教法说明】总结以上四种表示方法时,对前两种表示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要加以强调.第一种表示方法必须注意:顶点字母在中间.第二种表示方法只限于顶点只有一个角.这是以后学生书写过程中最易出错的地方.另外,让学生区分角的符号与小于号.这些应注意的问题最好由学生讨论,学生发现后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