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课时» 正文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课时

[05-16 23:35:45]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90
摘要:例5 某市现有42万人口,计划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1.1%,这样全市人口将增加1%,求这个市现在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提问:(1)题中的两个未知数分别是什么?(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未知数: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相等关系:(1)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总人口(2)城镇人口增加数+农村人口增加数=总人口增加数学生活动:根据分析设未知数、列方程组,一个学生板演.解:设城镇人口是 万,农村人口是 万,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城镇人口是14万,农村人口是28万.注意:②式中的42也可以写成( ).【教法说明】例3、例4采用了与例1相同的分析方法,这样。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课时,标签: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例5  某市现有42万人口,计划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1.1%,这样全市人口将增加1%,求这个市现在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提问:(1)题中的两个未知数分别是什么?

    (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未知数: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相等关系:(1)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总人口

     (2)城镇人口增加数+农村人口增加数=总人口增加数

  学生活动:根据分析设未知数、列方程组,一个学生板演.

  解:设城镇人口是 万,农村人口是 万,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城镇人口是14万,农村人口是28万.

  注意:②式中的42也可以写成( ).

  【教法说明】例3、例4采用了与例1相同的分析方法,这样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会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也可以采用拟题训练法让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 两地之间的路为20千米,甲从 地,乙从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在 点相遇,相遇后甲原速返回 地,乙仍向 地前进.甲回到 地时,乙离 地还有2千米,求甲、乙两人的时速.

  学生活动:独立分析、思考、找相等关系,一个学生板演.

  解:设甲速为每小时 千米,乙速为每小时 千米,根据题意,

  得:

  解得

  答:甲速为每小时5.5千米,乙速为每小时4.5千米.

  【教法说明】找相等关系时,相向而行的比较简单,为甲、乙二人的行程(20千米),在找同向而行的相等关系时,教师可画出直线型示意图进行分析:

  甲、乙二人从 点同向而行,甲回到 地的时间是2小时,在相同时间内,乙到达 点,距 地还有2千米,从而可得相等关系:

  甲行程-乙行程=2千米

  此题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准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

  八、布置作业

  P39~P40 4,7,8,9,10,11.

  参考答案

  略.

  九、板书设计

5.5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


例3
例4
例5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课时》出自:www.89xue.com网

上一页  [1] [2] 


Tag:七年级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