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
第一步:激趣导入 调动兴致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框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假如你是某公司的老板,公司员工较多,你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按劳分配,或至少说出这方面的意思。教师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
第二步: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太直露。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名人名言、热点问题、名片名段等等),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根据本框的重难点,可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一:张三(工人)在集体企业上班的工资收入、李四在外企打工的收入、王五开小吃部的收入都是劳动收入吗?都是按劳分配吗?这一问题是针对容易混淆的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三种分配方式设计的。
问题二:赵六一家六口人,其本人及妻子承包了责任田,靠种田挣钱;他的大儿子是某国有企业职工,平时有工资,逢年过节还会有一些奖金福利;二儿子被一家民营公司聘为总经理,工资较高。而且持有一定股份,可以按股分红;女儿是工程师,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
《让课堂动起来》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 问,挣点外快;他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收入。问:赵六一家六口人的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这一问题是为帮助学生区分其他分配方式而设计的。
问题三:1 我国现在为什么不实行平均分配了?为什么不能提前实行按需分配呢?2 同学们是否发现本框与上一框的课题在结构上是一致的?这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3 “不劳而获”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吗?结合实际想想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何积极意义?这三个小问题是针对课本上关于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的三点表述而设计的。
第三步:思考讨论 解决问题
对上述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师问生答,然后由老师很快给出答案了事。建议按照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指导读书 独立思考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独立搜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能力。
环节二:分组讨论 相互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讨论前可以分组,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特别是要记录下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环节三:多边互动 集体探究 这个环节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快乐,展示自我风采。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
环节四:共同总结 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注意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