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那么,这场从美国开始,而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呢?(P74表)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环性强(板)
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重的是什么人?(P74图)职业介绍所前是什么情景?(一条长龙);它说明了什么?(失业的人多);在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美国达1500~1700万人,失业者通宵达旦等候在职业介绍所门前,冬天,为了御寒,失业的人用麻布片把裤腿扎起来,以便保暖。(P25图)等候领取救济面包的依然是长队,成千上万的人在挨饿;各城市出现了用破烂洋铁皮搭起的贫民窟,那是因为付不起钱被赶出家门。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这些图画告诉我们,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人民!
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板)
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怪现象: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人饥寒交迫,生活状况十分悲惨,失业、饥饿、寒冷、死亡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地销毁产品,特别是农产品,(P75小二),这是为什么呢?(保持商品价格,维护利润)资本家是绝不会对人民发善心的,这种现象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有,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黑暗性暴露无遗。有人估计,整个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0亿美元。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的呢?
三、罗斯福新政(板)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在这之前上任的胡佛总统一遍遍地宣称:“经济很快复苏”,“繁荣就在前面”。但是,实际上大量的胡佛村出现了,许多人盖着“胡佛毯”(旧报纸)在外面过渡,面黄饥瘦的男女老少拿着“胡佛袋”(破口袋)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人们再也不相信胡佛的许诺了。1932年,罗斯福受民主党的提名,参加总统竞选。他发表广播演说:“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深陷困境的美国各阶层选民对罗斯福抱有希望,‘新政’二字不胫而走,很快家喻户晓。罗斯福以自己的知识、口才、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决心,以压倒多数选票竞选获胜。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1933)(板)
1933年3月4日,千百万美国人民在收音机旁听新总统发表的就职演说。此后,罗斯福多次举行全国广播讲话,他像同大家围炉谈家常一样,用通俗易懂,亲切爽朗的语言,介绍情况,说明政策,求得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这被称为“炉边谈话”。那么,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呢?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
(P76大二)目的:消除经济危机。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那么,罗斯福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P26大二~P77小)
3.罗新政的措施:(板)
①整顿银行(板):罗斯福就职时,全国4/5的银行关了门。第二天,罗下令全国银行休业四天,情况良好的银行获得执照重新开业,情况不佳的被勒令清盘,公布了存款保险法,恢复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银行的信用得到恢复,现款回到银行重新流通,刺激了生产。
②调整农业(板):为克服农产品过剩以保持农产品价格,政府下令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1933年,玉米、棉田面积减少了2900万英亩。屠宰猪、牛、羊2900万头,其损失由政府负责补偿。
③工业复兴法(板):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P76大四及小字三)
④兴建公共工程(板):什么是公共工程?美国在当时约有1500——1700万失业工人,还不算半失业工人。政府虽然拨款供各州免费向失业者发放生活必需品,这种直接救济的办法暂时帮助了失业者,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罗斯福知道,必须为失业者找到工作,具体办法就是政府雇用失业者兴建公共工程,利用这种办法,既为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也使一些工程浩大、地方或私人无力或不愿干的公用事业设施得以建成。在这些公共工程中,最著名的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P77图,小字)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4.新政的效果(板)
罗新政,是在从根本上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阶的一种改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部分地改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使美国走出了1929年以后的经济萧条的胡同。而且在政治上,使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未能发展起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巩固小结]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美国似乎是从天而降,实际上它早已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的特点,正说明了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的危害深重而广泛,迅速而持久。罗斯福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经济危机的威胁就存在一天。
(六)板书设计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七)作业:
1.1929~1933经济危机特点是什么?
2.怎样看待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