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孔孟之道的儒家伦理学说。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学是指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结合起来的文学。这些思想的传播与一批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分不开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相关的小字部分,找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主张。
和同学一起总结。
那么,这场伟大的思想活动有何意义呢?
(板书)5.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2)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方面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当时思想界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使许多青年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当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一批先进的青年就逐渐接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板书)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进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打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入一个新的时期。
思想领域里的斗争推动了政治领域的斗争,又是政治斗争的先声。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面对国家主权遭到凌辱、封建势力卖国求荣都义愤填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板书)二、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是源于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的,又有其直接原因。
(板书)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请同学阅读小字)5月3日,北京的报纸上登出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晚汇集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
(板书)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自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北洋军阀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前往赵家楼的曹汝霖住宅,学生不见曹汝霖,就防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的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凭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一腔燃烧的青春热血。五四青年勇敢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学的号角。中华民族的精神、理性、血气,在这一批年轻人的身上象火山般喷发了。他们呼唤着国人的觉醒和反抗,他们面对反动军阀的棍棒辗转从容,他们身上汇聚的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尊严,坚强和不屈。
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唤起了各界人民的爱国热情,“六三”之后,五四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板书)3. “六三”后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
上海的一些工人早在5月4日以后就投入了爱国运动。三友实业社的工人在“国耻日”罢工一天。6月5日以后,上海的很多工人陆续罢工,商人也相继罢市,大小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业”等揭帖。连理发店门上也贴着“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诸君不必光顾”的口号。从6月初开始,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许多城市的商人罢市。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样,从北京开始的五四运动,至此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也从北京转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