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两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生乐于思维、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
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 测量
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教材在编排上改进了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以下特点: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第三单元 四边形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先通过例1学习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接着通过例2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然后通过例3让学生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例4进行解决问题。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算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五单元 时、分、秒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 分 = 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运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在学生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中,培养估量时间长短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