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2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www.89xue.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