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图形--圆》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思辨等思维能力。
3、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所内含的文化特性,渗透数学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整体感受“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正是圆,你能从信封中将这张圆形纸片给摸出来吗?
生:能。
师:如果信封里只有这一个图形,谁都能摸出来。问题是信封里除了圆以外,还有其他的平面图形,你能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给摸出来吗?为什么?
生:圆的形状与其它图形的不一样。
生:圆没有角。
生:圆的边光滑。
师:对,圆的边光滑,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曲线图形,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直线图形。要从这一堆图形中把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不难。不过,信封里还有一个图形呢。(出示椭圆)椭圆也是由曲线围成的,看起来也特别光滑,你们会不会把它也当做圆给摸出来?为什么?
生:不会的,椭圆比圆扁一些。
生:如果周长相等的话,椭圆的面积比圆要小一些。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联想,还想到了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比椭圆面积大。圆和椭圆比,它既饱满又匀称。和这一些平面图形比起来,圆这个图形的确很特别,它饱满、匀称。难怪,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精力特别集中,在感受到圆的美。)那么,圆究竟美在哪儿? 是什么内在的原因,使得圆这种平面图形看起来这样饱满、匀称,以至于让它成为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一个,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深入地认识圆、研究圆吧。
二、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圆”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活动要求。
生:(读)活动要求:(1)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可以发现什么?(2)再用直尺量一量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2分钟。)
师:下面继续来看活动要求,请一个同学来读。
生:(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记录员做好记录,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小组交流完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
(小组交流讨论5分钟。)
2、汇报交流,总结梳理。
师:下面要进行小组的汇报展示,哪个小组先来?
组1:我们的第一个发现是所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一样,折痕是圆的直径;圆上有无数条直径;我们又对折,打开再对折,折痕的这一半是圆的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无论是直径和半径它们的长度都一样。
师:你们真善于探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刚才你们提到了圆的直径和半径,能解释一下什么是直径和半径吗?
组1:(指圆形纸片)对折的这些折痕就是圆的直径,折痕的一半就是圆的半径。
师: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了圆的直径和半径,真不错!除了这些发现,哪个小组还能补充?
组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组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又补充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又一个重大发现!
组4:直径是从圆的一边通过圆心到达另一边,半径是从圆心到达另一边。
师:它们小组又补充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等会儿我们看一下数学家是怎样描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
组5:圆只有一个中心点。
师:又一重大发现,哪是圆的中心点呢?
组5:折痕相交的这个点就是圆的中心点。
师:说的真完整!圆的中心点就是圆的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咱们同学的发现可真多,说明同学们是很善于探究发现的。下面我们来看数学家是怎样描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屏幕出示)谁来读圆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