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正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03-30 05:17:55]   来源:http://www.89xue.com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阅读:9360
摘要: 2、实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首先由生活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然后上升到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最后又回归到生产生活中。切实的体现物理科技知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能够切实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把握程度,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 4、巧妙铺垫,预留学习内容,为下节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 教学流程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用简明、形象的问题引入新课题 4、小习题训练,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5、对机械效率深层次,高高度的理论分析,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6、安排课后作业,以及下。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标签: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2、实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首先由生活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然后上升到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最后又回归到生产生活中。切实的体现物理科技知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能够切实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把握程度,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
    4、巧妙铺垫,预留学习内容,为下节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 教学流程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用简明、形象的问题引入新课题
    4、小习题训练,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5、对机械效率深层次,高高度的理论分析,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6、安排课后作业,以及下节学习内容
    7、总结
    八、 教学详细环节以及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简单的知识构建
    1、让学生选择搬运砖块的方式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回答,让其说明理由
    2、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克服其他阻碍因素所做的功
    总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分析运送砖头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际使用机械的时候,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不得不做额外功。
    3、引导分析机械效率


不错哦     分析引入原因
    ①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②表达式:
    ③说明:<1>: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2>意义和作用:评估机械的性能,效率。
    学生活动:翻看书本,找出答案回答。并且对知识点加强记忆。
    (二)实验探究,切实体验实际,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向提问如何进行实验体验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机械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和回答,教师引导
    2、学生分组实验,采集数据,分析计算,并且把各组数据公布于黑板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行评估。
    后来改为观看我所做的实验视频
    (三)课本例题分析处理,明确规范解题格式、方法和要求。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分析题目,讲解思路。强化解题格式。
    (四)深层次的分析理解机械效率
    1、公式的变形应用,配置一道小型的练习题。
    练习1、已知某工地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5%,要把质量为200千克的砖块提升10米,则滑轮组自由端拉力应该做多少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练习,记忆强化。
    2、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效率大越大,则说明机械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机械效率大小跟所做的各种功大小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当中的比例、份额。当控制变量时,讨论相互之间大小关系。
    3、讨论思考:机械效率的范围
    机械效率小于1,所以各种机械可以按照我们需求省力或者省距离,但是绝对不省功。
    4、讨论思考: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能否说机械效率越大,则功率越大,或者说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机械的性能
    5讨论回答: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