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教案» 正文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教案

[07-17 19:24:44]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阅读:9440
摘要: 教师:是否可以用FL,或更复杂的组合FL2、FL3、 ……等来描述力产生的转动效果呢?请猜测是哪一种。 学生:用F·L可能更好一些。 教师: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 [实验2]如图,横杆被水平悬挂,其左端系一物块,用弹簧杆在右段不同位置A、A2竖直向下拉横杆,使横杆恰能发生转动,记下两次弹簧秤读数F1、F2和点A1、A2与悬点0之间距离L1、L2实验表明F1L1=F2L2。 教师:上述实验表明、不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F·L相同,则力所产生转动效果相同,所以应当用F·L来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物理学。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教案,标签: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师:是否可以用FL,或更复杂的组合FL2、FL3、 ……等来描述力产生的转动效果呢?请猜测是哪一种。
    学生:用F·L可能更好一些。
    教师: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
    [实验2]如图,横杆被水平悬挂,其左端系一物块,用弹簧杆在右段不同位置A、A2竖直向下拉横杆,使横杆恰能发生转动,记下两次弹簧秤读数F1、F2和点A1、A2与悬点0之间距离L1、L2实验表明F1L1=F2L2。
    教师:上述实验表明、不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F·L相同,则力所产生转动效果相同,所以应当用F·L来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物理学中,我们用力矩(M)来作为描述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可见,力矩的定义式应为 。
    教师:也许也有同学猜想用FL2、FL3、 ……来描述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它们都满足F·L,越大,其值也越大的特点,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FL呢?
    学生:因为FL最简单
    教师:是的,物理概念的建立遵从的主要原则之一为简单性原则:即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最少的因子,最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和定物理概念,不仅如此,如果将产生相同转动效果的F1F2,L1L2分别代入FL2、FL3、 ……中,所得结果是不会相等的,可见它们违反了自然规律,所以力矩只能用M=FL来描述。
    另外,力矩的单位是由力和力臂单位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应该是什么单位。
    学生:是牛·米,符号为N·m
    教师:功的单位是焦耳,其量纲也是N·m,它们的物理意义一样吗?若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学生:它们的量纲虽然一样,但物理意义不同,力矩为1N·m反映的是1N的力,其力臂力1米时产生的转动效果,功为1J=1N·m反映的是1N的力使物体移动1米时对物体做的功,是一个过程量,体现出能量转化的属性。


不错哦     3.力矩平衡
    [实验3] 介绍实验装置:力矩盘均匀,其重心在圆盘中心,圆盘可以在竖直面内绕过中心的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为使实验更快地进行,对课本中图4-8做一些改进,圆盘上挂两组钩码,另一组钩码用弹簧秤代替)。
    学生读数、填表:
    力
    力臂
    力矩
    转动方向
    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M1+M2+…+…=0 即M总 =0
    [实验4] 动态验证:如图,让学生猜想,保持
    力盘平衡,当弹簧秤缓慢地由A→B→C过程中读数
    的变化情况,再验证
    [实验5] 体验平衡条件
    (1)两脚左右分开(30cm),在从双脚站立不变姿式改为单足站立行不行?让学生体验一下如何。从双足站立变为单足站立。
    (2)侧身将一只臂和腿紧紧靠墙站立,保持这种姿式,将远离墙的一只脚提起,让靠墙的一只脚站立,让学生试试能否做到?并说明理由。
    4.课堂练习(略)
    四、教学效果
    1.问卷调查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懂得哪些概念、掌握了哪些规律。
    (2)关于力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的大小;
    B、力矩可以使物体向不同方向转动;
    C、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不产生转动作用;
    D、因为1J=1N·m,因此力矩的单位“N·m”也可写成“J”。
    (3)直杆OA可绕O轴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的A端分别受到F1、F2、F3、F4四个力的作用,它们
    与OA在同一竖直面内,比较它们对O点力矩M1、M2、M3、M4的大小关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物理教学设计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