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在《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正文

在《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07-17 20:06: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阅读:9732
摘要:不错哦 从上可以看出: 1、本单元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又不缺乏系统性。体现了新课程的倡导的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如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等反应的同与不同,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
在《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标签: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不错哦

  从上可以看出:   1、本单元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又不缺乏系统性。体现了新课程的倡导的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如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等反应的同与不同,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及充分利用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书本中介绍的金属都比较了解,如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利用及金属的锈蚀问题等,但是学生不能将这些知识上升到与化学有关的理论上来,或是不能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具体要求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在上册教材的学习中都已经涉及。例如:利用比较的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在上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内容中已经进行过应用,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在上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燃烧和灭火》等内容中已经进行过应用,这里不一一列举。但单从上册书本中学习还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深度不够,还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的培养或训练。如学生对知识的再加工能力、对给出信息的分析能力、围绕化学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对比或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都有必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训练、培养。      四、案例分析   案例1、钛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小明和小强到实验室探究它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两人找到了质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镁、铝、铜、钛四种金属片,以及质量分数都为10%的稀硫酸和稀盐酸。   ⑴为探究钛在这四种金属中的活动性强弱,你提出的假设是                     。   ⑵、根据假设,两人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小强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再将铝片、铜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   小强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                               。   Ⅱ.小明选择四块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Al Cu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无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

  根据小明的实验现象指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 -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