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抵抗弯曲》教学案例
2、师:在实验探究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几个问题(全班齐读)。[课件出示]:
①纸的长度不变(不增加其他材料)。
②两个盒子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纸桥的高度不变。
③一张纸只折一种形状。
④用垫圈的数量表示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位置保持在纸桥中央,记录垫圈数量。
⑤先设计纸的形状,再预测承受垫圈数量,最后进行实测。
⑥分工合作,记录员填写探究记录表,汇报员汇报实验探究情况。
⑦有序地选择材料。
3、师:这几项注意事项同学们都清楚了吗?有疑问吗?老师给同学们15分钟进行实验探究,希望做得更好。
4、小组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纸的厚度不变、增强抗弯曲能力探究记录表
班级:___ ___小组 探究课题:增强抗弯曲能力 日期:__
设计纸
的形状
(画出来)
预测承受
垫圈数量
实测承受
垫圈数量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科学原理
5、师:好,探究时间到,请小组长把实验材料放在桌子中间。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各小组同学都很认真很投入,研究氛围很浓,而且有分工有合作,这种做法很好,请用最响亮的掌声表扬自己。现在请各小组马上分析讨论实验现象,想一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写在记录表最后一行里。 [课件出示: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不错哦
6、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设立展示平台,交流探究成果
1、师:我看到了刚才同学们通过精心设计、认真实验、充分讨论,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新的发现。哪个小组最愿意到讲台上展示和汇报实验情况?
2、抽四个小组作汇报。(采用生生互评、自评、师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师:非常感谢刚才四个小组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实验汇报,这四个小组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就是:“改变纸的形状,能大大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其他小组得出的结论都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发现和补充吗?
4、师:看来,大家讨论的结论都比较一致。[板贴:“改变纸的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全班齐读)。
5、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证明了“改变纸的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实际生活中,除了纸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外,其他的薄形材料也如此。[板贴:薄形材料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强](全班齐读)。
四、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延伸拓展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了“薄形材料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强,而且不同的形状,抗弯曲的能力也不同”。这个科学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出示瓦楞纸板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研究,适当渗透瓦楞纸的稳定结构: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为什么那么强?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后汇报)
3、教师出示演示文稿,介绍更多的应用例子:建筑材料如铝材、钢材[投影出示:“工”字形钢、槽钢 角钢等]。为什么这些钢材要做成这样的形状?做成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师:这些形状的改变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这是一个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
4、师:除了上述瓦楞纸板和建筑材料的应用外,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依靠改变材料形状来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吗?
5、学生举例回答。(给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6、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都很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能够举出这么多例子,非常好!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身边事物,也可以通过查找书籍、上网等途径收集更多有关这节课知识的例子,下一节课我们来开一个交流展示会,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多,好吗?
五、评价反馈学习,激励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