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正文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07-18 13:57:27]   来源:http://www.89xue.com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阅读:9832
摘要:⒊各小组进行讨论。⒋学生汇报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实验方案?学情预设:生:准备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往上面放硬币。(好,这是你们组的实验方案,那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的方案。)生:两边各放2本书,把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放在书上,再往上放硬币,看看哪个载重大。师:在他们的研究方案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条件是变化的,哪些条件是不变的?学情预设:生:纸梁的宽度不同。生:两木块的高度相同生: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相同。生:纸梁的长度相同。生:纸梁的厚度相同。生:垫圈的重量相同。生:材料相同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在实验前老师再提示几点注意事项。⒌温馨提示:(1)两摞书之间的距离相同。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标签: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⒊各小组进行讨论。
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情预设:
生:准备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往上面放硬币。(好,这是你们组的实验方案,那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的方案。)
生:两边各放2本书,把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放在书上,再往上放硬币,看看哪个载重大。
师:在他们的研究方案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条件是变化的,哪些条件是不变的?
学情预设:
生:纸梁的宽度不同。
生:两木块的高度相同
生: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相同。
生:纸梁的长度相同。
生:纸梁的厚度相同。
生:垫圈的重量相同。
生:材料相同
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在实验前老师再提示几点注意事项。
⒌温馨提示:
(1)两摞书之间的距离相同(建议15厘米左右)
(2)在纸梁上放硬币到接触桌面为弯曲标准。
(3)把硬币放在纸梁中间位置,注意轻放。
(4)纸梁两边搭在两摞书上部分大致相同。
(5)实验材料用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
⒍实验
师:下面各个小组就用1号材料,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你们所做的实验数据中观察有什么发现?一会我们交流。
⒎小组汇报
师:在交流前老师提几点建议,我们在交流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举手发言。那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增加纸梁宽度,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⒏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评析:实验前先预测结论最后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提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本部分用同样的纸梁,只改变了纸梁的宽度,而其他的条件都没有改变,去研究纸梁抗弯曲的能力与宽度的关系,非常的直观,再把研究的结果表现出来,进行科学的分析,使学生非常轻松的得出结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不错哦 (二)研究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⒈猜测
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研究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强呢?还是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呢?学生猜测: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⒉注意事项
师:根据上个实验想一想做这个实验我们应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⒊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条,请用桌上的2号材料进行实验吧。从你们所做的实验数据中,有什么发现?
师:开始实验:
⒋小组汇报。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结论。)
学情预设:
生:增加纸梁宽度,可以大大的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生: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为有效。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延伸:
老师想用尺子做横梁,做一个桥的模型,你帮老师想想办法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等到下节课,我们大家共同交流。
【评析:拓展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应用,同时为下一节课的探究做了铺垫。】
反思: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引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扶着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可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节课给了孩子们广阔的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领悟了科学探究的真正本质。


上一页  [1] [2] 


Tag: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科学教学设计 -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斜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