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备春耕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汇报
3、大力建设围井经济区是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抗旱水源井按照规划不断有序的增加,已经使我市抗旱、抗灾保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市在围井建设经济区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实践,围井经济区的发展,不仅突破了水源工程抗旱的唯一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根据多年测算,全市围井经济区面积30万亩,年创产值2.5亿元,投入产出比1:3,亩纯收入600元左右。20xx年规划建设围井经济区达到3500处,预计产值达到3亿元。
4、进一步建立健全抗旱服务机制,增强抗旱服务能力。1996年我们根据国家、省业务部门的要求,组建了市抗旱服务总站,各乡镇也成立了抗旱服务分站,配备了懂技术、会管理、责任心强的精兵强将,计69人。目前,全市抗旱服务组织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800多万元,拥有各种抗旱设备1378台套。抗旱服务组织组建后,遵循“保本薄利”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广泛开展技术咨询、设备租赁、设备维修等项业务,逐步建成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自负盈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对抗旱服务组织资金设备投入,增强服务能力,同时还要对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成为水利一线上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5、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力度,普及自来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实现饮水安全。我市是氟中毒严重市县之一,加之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吃上卫生、水量充足的自来水已经成为全市农村千家万户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多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十分重视。目前,全市743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的有146个自然屯,达到集中供水点的有178个自然屯,仍在饮用潜层高氟水的有419个自然屯。当前,根据我市农村百姓饮水安全的要求,我们想千方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搞好规划,努力争取投资,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化。具体规划如下:全市需要配套自来水工程的有597个自然屯,共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水源井的有419个自然屯,因屯与屯之间距离最近的还在3.1公里,难以做到一井带多屯,规划20xx-20xx年每年完成80处,20xx年完成83处,20xx年完成96处。以每处打井及管网配套投资17.3万元,计7248.7万元。其中20xx年工程投资为1384万元,需自筹523万元;另一种是“四个一”无管网的有178处,规划20xx年-20xx年每年完成30处,20xx年完成40处,20xx年完成48处。以每处网管建设投资10.3万元,计1833.4万元,其中20xx年工程投资为309万元,需自筹154.5万元。
三、今春旱情分析及对策
1、旱情趋势分析。今年二月初我们对全市旱情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当前看,由于去年入冬以来降雪较历年偏少,虽然是小雨封地,但降雨量少,加之今春雨雪少,气温偏高,大风强度大、次数多,地下水位下降等不利因素,今春干旱已成定局,预测旱情有以下依据:一是全市气温近期持续升高,去年秋冬以来,全市日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据气象部门预测,3-5月份平均气温将比常高2℃,今春大风将为17天以上,由于气温高,春风大,加快地下水蒸发,土壤跑墒的状况将日趋严重。二是去年入秋以来,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据气象部门预报,全市降水量3-5月份为38.4毫米,比去年同期少2.3毫米,并且分多次降落,属于无效降雨。三是全市耕地耕层土壤含水量偏低。据元月十日分东、西、中片实测有代表性乡镇地块,5-1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为14.6%,11-2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为21.9%,21-30厘米土壤含水量为26.1%。耕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为20.86%。天气的逐渐变暖,气温升高,土壤墒情将进一步恶化。四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多年来,我市常年连旱,地下水每年虽然有一定的补给,由于工农业用水逐年增加,开采和补给失衡仍未得到改善。据全市30眼观测井记录统计,目前地下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0.2米,这是干旱的预兆。五是春整地面积大跑墒地块多。近年来,我市调整了种植业结构,扩大了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0多万亩,干旱茬口多,增加了春种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