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督查调研情况通报
(三)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从督查调研和日常了解的情况看,一些乡镇的基层组织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甚至有的随意性、随机性较大。各乡镇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各项,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对执行《科级领导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要做到会前1天以上通知会议时间和会议议题,会议记录要有主题、有议事过程、有表决情况、有与会党委成员签字;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服务大厅的要抓紧规范运行,没有服务大厅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起来,村级便民服务点运行不规范的,要完善相关制度和出台配套措施;对“设岗定责”活动,要把着力点放在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上,规范履岗行为,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要严格进行招投标,遵守建设规程,按照上级要求和图纸规定,建设一个总面积在90平米以上、综合活动室能够满足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活动需要的相对大一些的活动场所;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规范远程教育站、远程教育点和远程教育示范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对流动党员管理,要充分发挥乡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村流动党员服务站的作用,履行好流入地和流出地党员组织“双重”职责,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使流动党员管理进入规范化的轨道。
(四)要进一步加快的推进速度。目前,时间已过半,一些乡镇的进展速度不是很快,安排的也不是很紧凑。各乡镇要切实增强时间的紧迫感,注重的连贯性,使各项一环扣一环,一链接一链,确保年初安排的各项目标任务超前完成。对“双提包扶工程”,各乡镇要主动与所包扶的区直部门对接,尤其要对没有进村入户的区直单位勤联系、多沟通,提醒区直部门要尽快开展包扶;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要制定出工程进度表,立刻动工,抢抓工时,确保10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并交付使用;对“设岗定责”活动,没有安排部署的要抓紧召开动员会,合理确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督促党员尽快进入角色;对村级dai办服务点建设,要统一制作牌匾,张贴建立村级dai办服务点公告,确定专兼职dai办员,尽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各乡镇党委要加快推进非公党建的步伐,对辖区内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限上非公企业没建党组织的要抓紧建立,已建党组织的要规范其运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要不断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符合建立党总支条件的党支部要按程序升格为党总支,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延伸党组织的服务触角,使党组织设置适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在整体推进基层组织的基础上,着力抓出不同特色的组织典型,用典型带动开展,靠典型提升的层面和水平。
《20xx年上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督查调研情况通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xx年上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督查调研情况通报。TQX
操作性比较强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和项目审计、验收制度,对工程的选址、招投标、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大部分建设村建立了档案,把工程预算和审批文件、党员会议和村民会议意见、建设图纸、招投标(议标)手续、施工合同、工程建设台帐、固定资产登记表等资料存入档案,规范了项目的管理。
(三)转变方式,拓展内容,“双提包扶工程”得到不同程度的深化。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切实把“双提包扶工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和强化扶贫的一个综合性载体来抓,按照区里“三个三”的总体要求,结合干部大下乡,重新调整领导力量和力量,在几年来包扶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包扶。一是包扶范围得到拓展。各乡镇结合实际,不断延伸包扶链条,拓展包扶范围,分层面、有重点地实施包扶。如安庆镇除机关干部包扶外,还确定每名村脱产干部包扶1个村民组和2户贫困户,有能力的党员和村民组长每人包扶1户贫困户,增加了包扶主体力量;老府、大庙等乡镇从壮大主导产业的角度出发,把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列入包扶主体,实行专业户与包扶户“一助一”结对子,随时随地对包扶户进行帮扶。二是包扶形式不断创新。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认真研究包扶方式方法,灵活包扶形式,适时完善包扶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包扶。如老府镇启动了以“知民情、释民疑、解民难、帮民富、促民和”为重要内容的“五进农户”活动,大夫营子乡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六联系、六保证”活动,促进了“双提包扶工程”向纵深发展;太平地镇积极探索实行“支部 党员能人 干部群众联包致富共同体”的“双加”包扶模式,让支部关心贫困户、党员能人带动贫困户、干部包扶贫困户、有一定能力的农户帮助贫困户,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区财政局变“输血式”包扶为“造血式”包扶,选派了3名机关党员分别到大夫营子乡七家村、娘娘庙村、崔营子村任支部副书记,帮助包扶村完善发展思路,引进产业项目,促进了包扶村经济的发展;区交通局除为城子乡瓦房村、乌台图村的包扶户提供价值1万元的化肥外,还加大了整村包扶力度,为永合营子村、海苏沟村分别出资5000元,专门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缓解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包扶措施针对性增强。针对贫困户春耕生产、日常生活困难的实际,统战部、编办、公安分局等单位为包扶户送去化肥、米面和衣物等生产生活用品,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针对贫困村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纪委、民政局、财政局、公安分局、计生局、水利局、园林局等单位帮助包扶村打配机电井,整修村级公路和购买水利设施,提高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针对包扶村发展缓慢的实际,法院为大庙镇艾苏波村争取了200个沼气池建设项目,并承诺为建池户补贴建设资金,目前该项目正在运作之中;针对贫困村缺医少药的实际,红十字会发挥自身优势,为包扶村民义诊,赠药,提供健康知识手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总的来看,各乡镇、区直各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