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
[10-16 19:30:49] 来源:http://www.89xue.com 工作汇报 阅读:90次
摘要: 3、从监督机制上予以保证。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财务公开、财务审计和财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出纳、财务主管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投资、干部分配等方面重大事项的具体运作程序。从2003年起,每年年底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以健全“五制”(重大事项报告制、上门访谈制、结对帮扶制、民主评议制、法律服务制),开展“一评”(评选十佳村两委班子和十佳村干部、十佳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民主活动月,这既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一次极大推动和深化,也是对村两委干部民主作风一次大检阅。活动采取领导带动、责任驱动、督查推动、。
某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标签:工作汇报范文,http://www.89xue.com
3、从监督机制上予以保证。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财务公开、财务审计和财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出纳、财务主管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投资、干部分配等方面重大事项的具体运作程序。从2003年起,每年年底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以健全“五制”(重大事项报告制、上门访谈制、结对帮扶制、民主评议制、法律服务制),开展“一评”(评选十佳村两委班子和十佳村干部、十佳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民主活动月,这既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一次极大推动和深化,也是对村两委干部民主作风一次大检阅。活动采取领导带动、责任驱动、督查推动、宣传发动、自我能动、群众协动等方式,使整个民主评议活动气氛热烈,广大村民参与管理、监督村务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谈心交心、开民主生活会,面对面地征求意见,背对背地全民评议,使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务公开、民主 《某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管理工作也走上了由“要求公开”向“我要公开”,由“要我民主”向“我要民主”的转变。
二、规范操作,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先议事后公开、保证村民参与权。凡需公开的内容,首先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归纳梳理,提出意见;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广泛收集和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共识后再公开,保证公开的事项既有群众基础,又有实现的可能。
二是亮依据结果,保证村民知情权。对公开内容,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搞土政策,不开歪口子,但又注意结合乡镇村情,不死搬硬套,做到合情合理。村务公开时,尽可能地把政策依据、方案制定、数据指标、办事方式、决策和审查审核过程以及办事结果等农民群众应该知道的内容,全部公开,不打埋伏。
三是听反映抓完善,保证村民监督权。每一次村务公开后,党支部和村委会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通过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以及意见箱等途径,听取和收集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对群众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对群众的正确意见坚决采纳。
三、财务公开,把握三个重点
农村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区自1998年以来征用土地2.3万余亩,补偿收入2.2亿元,村级集体收入也由1998年12717万元到2003年17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年的2951元到2003年3933元,如何使村级财务公开一目了然:
一是财务公开切合村实际。村级财务公开主要根据财会规章制度设立,过去我们是根据财会科目向村民公布,经过一段时间公开,农民对财会科目看不出具体收入和开支内容,1999年开始,我们把财会一级、二级科目有的三级科目共设立7个大项、65个小项公开,有的象债权债务,内部往来、应收应付等也列明细公开,这样公开农民看了一目了然。
二是财务公开栏保持相对稳定。公开栏长期固定不变不能反映形势发展的要求,经常变动也会使群众摸不着头脑,认为是朝令夕改。要保持公开栏的相对稳定,首先应及时体现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及时把党的政策和重大活动进行宣传、公开,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设立财务公开时不走过场,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要让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更不能让群众“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要让群众知道村里有些什么收入,开支在什么地方,避免了有些不敢见“阳光”的项目成为“暗箱”操作。
三是财务公开坚持三审制。财务收支经村书记、主任严格审批,手续齐全,再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会计入帐,保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乡经管站每年对村财务收支进行两次审计。还不定期对村进行明察暗访,防止财务公开中的不真实。
四、加强监督,力求三个到位
首先,监督组织到位。我们建立了层级领导责任制,区、乡两级分别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业务部门具体承办落实。各村也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负责人任组长,小组成员5-7人,其中村民代表必须在3人以上。
3、从监督机制上予以保证。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财务公开、财务审计和财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出纳、财务主管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投资、干部分配等方面重大事项的具体运作程序。从2003年起,每年年底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以健全“五制”(重大事项报告制、上门访谈制、结对帮扶制、民主评议制、法律服务制),开展“一评”(评选十佳村两委班子和十佳村干部、十佳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民主活动月,这既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一次极大推动和深化,也是对村两委干部民主作风一次大检阅。活动采取领导带动、责任驱动、督查推动、宣传发动、自我能动、群众协动等方式,使整个民主评议活动气氛热烈,广大村民参与管理、监督村务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谈心交心、开民主生活会,面对面地征求意见,背对背地全民评议,使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务公开、民主 《某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管理工作也走上了由“要求公开”向“我要公开”,由“要我民主”向“我要民主”的转变。
二、规范操作,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先议事后公开、保证村民参与权。凡需公开的内容,首先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归纳梳理,提出意见;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广泛收集和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共识后再公开,保证公开的事项既有群众基础,又有实现的可能。
二是亮依据结果,保证村民知情权。对公开内容,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搞土政策,不开歪口子,但又注意结合乡镇村情,不死搬硬套,做到合情合理。村务公开时,尽可能地把政策依据、方案制定、数据指标、办事方式、决策和审查审核过程以及办事结果等农民群众应该知道的内容,全部公开,不打埋伏。
三是听反映抓完善,保证村民监督权。每一次村务公开后,党支部和村委会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通过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以及意见箱等途径,听取和收集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对群众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对群众的正确意见坚决采纳。
三、财务公开,把握三个重点
农村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区自1998年以来征用土地2.3万余亩,补偿收入2.2亿元,村级集体收入也由1998年12717万元到2003年17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年的2951元到2003年3933元,如何使村级财务公开一目了然:
一是财务公开切合村实际。村级财务公开主要根据财会规章制度设立,过去我们是根据财会科目向村民公布,经过一段时间公开,农民对财会科目看不出具体收入和开支内容,1999年开始,我们把财会一级、二级科目有的三级科目共设立7个大项、65个小项公开,有的象债权债务,内部往来、应收应付等也列明细公开,这样公开农民看了一目了然。
二是财务公开栏保持相对稳定。公开栏长期固定不变不能反映形势发展的要求,经常变动也会使群众摸不着头脑,认为是朝令夕改。要保持公开栏的相对稳定,首先应及时体现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及时把党的政策和重大活动进行宣传、公开,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设立财务公开时不走过场,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要让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更不能让群众“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要让群众知道村里有些什么收入,开支在什么地方,避免了有些不敢见“阳光”的项目成为“暗箱”操作。
三是财务公开坚持三审制。财务收支经村书记、主任严格审批,手续齐全,再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会计入帐,保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乡经管站每年对村财务收支进行两次审计。还不定期对村进行明察暗访,防止财务公开中的不真实。
四、加强监督,力求三个到位
首先,监督组织到位。我们建立了层级领导责任制,区、乡两级分别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业务部门具体承办落实。各村也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负责人任组长,小组成员5-7人,其中村民代表必须在3人以上。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范文,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