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汇报
[10-16 19:30:49] 来源:http://www.89xue.com 工作汇报 阅读:90次
摘要: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2004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汇报,标签:工作汇报范文,http://www.89xue.com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2004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以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为载体,通过设展示台,发宣传册,有效宣传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品牌。##优质大米、##苹果等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农家小院昂首迈向大中城市,品牌优势已逐步向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常兴建龙头市常斥资2200万元,积极辟建##大市场,自2002年建成运营以来,各地客商云集,年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成为省级农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汇报》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最大的##交易市场,并稳步向国家级产业化龙头迈进。培育强势发展载体,启动兴建总投资1.1亿元的##批发市场,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10月前竣工并投入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以构建沿边最大的出口蔬菜(水果)集散交易中心为目标,不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果菜跨国仓储运销的龙头“旗舰”。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实套袋、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18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县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80%,堆积式烤房改建率占60%以上,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亿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黑木耳、元葱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组成质量监测组,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总之,我县的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2004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以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为载体,通过设展示台,发宣传册,有效宣传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品牌。##优质大米、##苹果等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农家小院昂首迈向大中城市,品牌优势已逐步向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常兴建龙头市常斥资2200万元,积极辟建##大市场,自2002年建成运营以来,各地客商云集,年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成为省级农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汇报》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最大的##交易市场,并稳步向国家级产业化龙头迈进。培育强势发展载体,启动兴建总投资1.1亿元的##批发市场,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10月前竣工并投入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以构建沿边最大的出口蔬菜(水果)集散交易中心为目标,不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果菜跨国仓储运销的龙头“旗舰”。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实套袋、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18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县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80%,堆积式烤房改建率占60%以上,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亿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黑木耳、元葱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组成质量监测组,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总之,我县的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范文,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