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关于公司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5、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结合调研中青年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下一步共青团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概括为“一个创新、两个加强、改善三种关系。“一个创新”即加速推进基层团建模式创新,深化推行团委委员制,把那些综合素质好,进取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选配到团委委员的职位上来。在职能划分上,还要改变以往以青工、组宣、学少等业务分工模式,根据公司特点,按照专业建制的方式,分设冶炼片、铁前片、轧钢片、非钢产业片、机关片等专业化委员,实行分工负责,同时对基层团支部或团总支进行优化重组,确立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工作针对性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团的能力建设。要全面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不断打造服务青年的新型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巩固团的组织基础,完善共青团工作的职能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扩大团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引导团干部用干事业的精神做好团的工作,消除“混日子”“过渡期”的思想,增强他们对团工作的热忱和信心,要在团干部中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联系青年,了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强化对团干部的培训,使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以“双培”(“双培”即培养和培训)为基础,“双推”为载体不断为党的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党的干部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真正发挥共青团的后备军作用;要加大对团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将部分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团组织,改变团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这些将是公司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方面。“改善三个关系”,即要进一步处理好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关系,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之间的关系,既要完成领导、公司交办的临时性任务,又要注重积累,形成品牌,抓几项家喻户晓的工作;处理好干多与干少的关系,既要努力围绕企业和青年需求,积极参与多干工作,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四处出击,事事无成。基于这些,广大青年建议公司党委及公司团委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青年工作和团组织建设的相关意见,以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发展,努力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青年学习成才
1、在职学习成为青年共识,付诸行动仍显不足。目前,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公司青年意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素质。本次调查中,在“对参加工作后继续进行学习培训等有何评价”时,选择“很有必要,终身学习是大势所趋”的占89%,选择“有些必要”的占9%;另外,60%的被调查者在回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何考虑”时提及学习、培训、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以上数据表明,渴望学习、追求成才已经成为公司青年的主流。
但同时调查也发现,公司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在学习成才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对于“每天直接用于读书学习的时间平均大约多少”,15%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45%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小时以下”,选择“两小时以上”的仅有20%;同样,对于“每年直接用于自身教育的花费大约多少”,18%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34%的被调查者选择“100元以下”,选择“500元以上”的只有19%。从不同青年群体的区别来看,选择“两小时以上”和“500元以上”的以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知识分子居多,总体上学历和文化程度越高者学习投入越大,最需要学习的一线和基层青年反而投入少。因此说明,目前仍然需要大力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工努力学习,毕竟,学习成才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2、学习动机明确,岗位意识需要加强。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职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37%的被调查者
《20xx年关于公司青年工作调研报告》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 表示是“为了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不到9%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评职称或晋升职务”,表明大部分青年是立足长远、成才发展,学习的功利性似乎不明显。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青年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整体上缺乏岗位意识。在“您认为目前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限选三项)”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学历进修、计算机和外语等实用知识、经济管理,选中率依次为69%、58%、54%,而选择本岗位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只有36%,即使是选择了学历进修,很多人也是“学非所用”,所学专业与本职岗位无关。在另一项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全或基本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认为“有点困难”的只占14%,但现实情况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加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技师的比例不足1%。以上对比说明,虽然多学知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公司青工轻视职业水平和技能的倾向值得关注,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