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
[05-09 20:00: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三、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对策与思考 (一)在认识上,要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以营造一种浓烈的民主参与氛围。首先,要注意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基层民主是干部工作民主的基础,在年度后备干部推荐、评先选优等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次,要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注意做到三个“正确引导”:一要正确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无所谓”思想,明确民主参与的目的和意义;二要正确引导群众克服与己无关、漠不关心的思想,激发群众民主参与的热情;三要正确引导群众克服与世无争的惰性思想,调动其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再次,要进一步促进民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干部。
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三、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对策与思考
(一)在认识上,要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以营造一种浓烈的民主参与氛围。首先,要注意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基层民主是干部工作民主的基础,在年度后备干部推荐、评先选优等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次,要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注意做到三个“正确引导”:一要正确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无所谓”思想,明确民主参与的目的和意义;二要正确引导群众克服与己无关、漠不关心的思想,激发群众民主参与的热情;三要正确引导群众克服与世无争的惰性思想,调动其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再次,要进一步促进民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更广泛地运用民意,把群众意愿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标准之一,真正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加大公开力度,切实营造干部选拔任用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在方法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极力拓宽群众的参与面,以体现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一要把公开选拔作为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主攻方向,大力地加以总结和推广。主要是要根据领导班子结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公开选拔活动,对于科技、教育、卫生、财政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在某一岗位专业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把这一岗位上的职位拿出来公开选拔,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每个岗位按照不少于1:2的比例提名考察人选。同时,在公开选拔中,要注意放宽门槛,对身份、年龄、学历等条件要做到能宽则宽,尽可能扩大参与面,确保选拔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人 《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选。二要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要把竞争上岗工作运用到中层干部的日常选配工作中,使竞争上岗成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县有相当数量的机关部门中层干部老化现象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鉴于当前机关部门竞职人数不足的实际,在竞争上岗的参与对象和方式方法上需要进行研究和创新。要在规范和完善聘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全员竞进”,出现空缺的岗位原则上每年一次通过竞争上岗进行补充。要尝试打破科室、部门、地域限制,实行中层干部跨系统或面向全社会竞争上岗。竞争上岗可由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单位的实际,实行统一安排、统筹运作,以提高竞争上岗的质量、效率和公正性。三要对“民推竞选”这种干部选拔模式进行深化和完善。“民主推荐提名,差额竞争选举”中的民主推荐提名作为干部提名方式改革的新亮点,特别是采取多轮推荐的办法来提名考察人选,经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克服“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来选人”这一弊端,是一种比较民主的干部提名方式。今后,对部分热点岗位以及部分乡镇、部门“一把手”的提名,应借鉴“民推竞选”多轮民主推荐的形式,以公论、民意作为衡量干部的一个基本标准,进行民主推荐提名。
(三)在程序上,要规范操作,探索建立科学、完备民主提名机制
由于组织部门受精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被直接管理的人数太多,面太宽,既管不好,也管不了。按照岗位、职能的特点,可将所有党委管理干部分重点管理、常规管理和宏观管理三个层次进行分类管理。对社会关注、权责较大的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下一级的党委政府的正职作为重点管理岗位,进行重点管理。宏观管理的一般为享受相应政治生活待遇的干部、非实职的领导干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事的中层干部。对重点管理和宏观管理之外的领导干部实行常规管理。不同类别的干部进行不同的提名方式,在干部提名方式改革上整体推进,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
1、重点管理岗位考察人选的提名方式
首先,在重点管理的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要由党委组织部在一定范围内公告职位空缺情况及职位任职条件。
其次,组织部门根据有关单位民主推荐、干部年度考核情况、班子结构和后备干部情况以及公告后群众推荐的情况,每个岗位提出2—5名参考人选名单,连同参考人选(按姓名笔画排列)基本情况送党委分管领导和党委书记审核。一年内没有经过所在单位民主推荐的对象,组织部必须先到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推荐范围应在《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推荐范围内进行。同时,应视领导职位情况和干部情况在熟悉了解干部的更大范围内进行,应注意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作为参考人选。
三、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对策与思考
(一)在认识上,要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以营造一种浓烈的民主参与氛围。首先,要注意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基层民主是干部工作民主的基础,在年度后备干部推荐、评先选优等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次,要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注意做到三个“正确引导”:一要正确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无所谓”思想,明确民主参与的目的和意义;二要正确引导群众克服与己无关、漠不关心的思想,激发群众民主参与的热情;三要正确引导群众克服与世无争的惰性思想,调动其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再次,要进一步促进民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更广泛地运用民意,把群众意愿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标准之一,真正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加大公开力度,切实营造干部选拔任用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在方法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极力拓宽群众的参与面,以体现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一要把公开选拔作为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主攻方向,大力地加以总结和推广。主要是要根据领导班子结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公开选拔活动,对于科技、教育、卫生、财政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在某一岗位专业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把这一岗位上的职位拿出来公开选拔,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每个岗位按照不少于1:2的比例提名考察人选。同时,在公开选拔中,要注意放宽门槛,对身份、年龄、学历等条件要做到能宽则宽,尽可能扩大参与面,确保选拔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人 《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选。二要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要把竞争上岗工作运用到中层干部的日常选配工作中,使竞争上岗成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县有相当数量的机关部门中层干部老化现象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鉴于当前机关部门竞职人数不足的实际,在竞争上岗的参与对象和方式方法上需要进行研究和创新。要在规范和完善聘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全员竞进”,出现空缺的岗位原则上每年一次通过竞争上岗进行补充。要尝试打破科室、部门、地域限制,实行中层干部跨系统或面向全社会竞争上岗。竞争上岗可由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单位的实际,实行统一安排、统筹运作,以提高竞争上岗的质量、效率和公正性。三要对“民推竞选”这种干部选拔模式进行深化和完善。“民主推荐提名,差额竞争选举”中的民主推荐提名作为干部提名方式改革的新亮点,特别是采取多轮推荐的办法来提名考察人选,经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克服“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来选人”这一弊端,是一种比较民主的干部提名方式。今后,对部分热点岗位以及部分乡镇、部门“一把手”的提名,应借鉴“民推竞选”多轮民主推荐的形式,以公论、民意作为衡量干部的一个基本标准,进行民主推荐提名。
(三)在程序上,要规范操作,探索建立科学、完备民主提名机制
由于组织部门受精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被直接管理的人数太多,面太宽,既管不好,也管不了。按照岗位、职能的特点,可将所有党委管理干部分重点管理、常规管理和宏观管理三个层次进行分类管理。对社会关注、权责较大的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下一级的党委政府的正职作为重点管理岗位,进行重点管理。宏观管理的一般为享受相应政治生活待遇的干部、非实职的领导干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事的中层干部。对重点管理和宏观管理之外的领导干部实行常规管理。不同类别的干部进行不同的提名方式,在干部提名方式改革上整体推进,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
1、重点管理岗位考察人选的提名方式
首先,在重点管理的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要由党委组织部在一定范围内公告职位空缺情况及职位任职条件。
其次,组织部门根据有关单位民主推荐、干部年度考核情况、班子结构和后备干部情况以及公告后群众推荐的情况,每个岗位提出2—5名参考人选名单,连同参考人选(按姓名笔画排列)基本情况送党委分管领导和党委书记审核。一年内没有经过所在单位民主推荐的对象,组织部必须先到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推荐范围应在《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推荐范围内进行。同时,应视领导职位情况和干部情况在熟悉了解干部的更大范围内进行,应注意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作为参考人选。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