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05-09 20:01:01]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乡镇财政特别是像我们贫困地区的乡镇财政,事实上,几乎从来都不是一级完备的政权组织:一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削弱乡政府的权能;二是自主性的乡镇财政制约了乡镇政府的实际“作为”;三是乡镇缺乏应有的人事权和行政执法权,通过这些体制性设计,使乡镇沦为县政府的附庸或事实上的派出机构。 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剥夺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性,一方面是乡镇财政规范化,另一方面是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收支缺口和债务压力,在规范化财政约束下,乡镇政府为了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就只能仰赖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和上级财政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重了他对上级政府乃至国家的依赖性,为此,将乡镇财政建设成为一级自主性公共财政就迫在眉睫,使乡镇财政真正担。
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问题的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乡镇财政特别是像我们贫困地区的乡镇财政,事实上,几乎从来都不是一级完备的政权组织:一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削弱乡政府的权能;二是自主性的乡镇财政制约了乡镇政府的实际“作为”;三是乡镇缺乏应有的人事权和行政执法权,通过这些体制性设计,使乡镇沦为县政府的附庸或事实上的派出机构。
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剥夺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性,一方面是乡镇财政规范化,另一方面是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收支缺口和债务压力,在规范化财政约束下,乡镇政府为了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就只能仰赖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和上级财政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重了他对上级政府乃至国家的依赖性,为此,将乡镇财政建设成为一级自主性公共财政就迫在眉睫,使乡镇财政真正担负起本社区内公共品生产、服务的职能。
(五)税费改革后,乡镇站所如何维持运转
一是撤并;二是经费由主管部门负担,乡镇管人、管事,不管支出,减轻乡镇负担;三是改型,部分站所由事业转向自收自支。
(六)税费改革后乡镇村组负债情况及消赤减债措施
  《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问题的调研报告》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我乡2004年底止,乡负债72万元,村级负债128万元,所有负债基本上都是前几年学校建设、村部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的乡镇财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结构及其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的刚性约束,这些改革前留下的债务问题就没有消解希望,原本失衡的乡镇财政,背负如此沉重的重担,怎能支撑多久?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负债和村级建校负债,建议进一步澄清底子由中央转移支付和省、市、县财政逐年拨付消化,村级其他公益事业负债建议一是按谁受益谁负担消化,二是争取上级资金扶持逐步消化。
(七)县市政府应怎样维护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这场改革的矛头似乎主要对准乡镇政府,实际情形往往也象是乡镇在政策外添列了不少农民负担的名目,由此造成的干群冲突也集中在乡镇一级,日益恶化的农民负担问题和逐渐升级的乡村干部冲突,不但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危及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统治权威。乡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不但农民对他愤懑,“国家”也不信任。固然,外地有些乡镇政府在农民负担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进一步从财税体制、县乡政权结构关系等制度层面进行分析,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乡镇政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不平等的二元化财政结构,国家不但包揽了城市的所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生产,甚至还将城市居民的个人福利(如住房、养老、失业等)囊括其内,但是,对农村的公共品生产却较少投资,即便属于全国性的公共品,也由农民负担,事实上,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镇制度外财政在乡村公共品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像学校建设、村组公路建设、水利实施建设,甚至直接参与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去(如调整农业生业结构等),具有鲜明的建设性特征。
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主要包括村组干部工资和必须的办公费,在乡镇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这些缺口该怎么办?以我乡为例,2004年,村四个主要干部由县财政每人每月拨款45元,其他村支委成员和村民小组组长没有享受财政拨款,仅仅补贴村级支出乡镇就要负担15万元左右,水利建设、校舍维修、村组公路等农村公益事业除上级扶贫、以工代赈资金解决一部分外,其余缺口也是乡镇来承担,作为一个农业大乡,收入无着,支出不能少,负担相当繁重,苦不堪言。
建议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彻底解决村干部“苦干三十天,挣来两包烟”、村组干部无人愿意干无人肯干的被动局面,对农村基层公益事业建设也采取国家补助为主,村民集资为辅的措施。
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一)乡、村组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税费改革前(2001年),我乡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情况:财政拨款196.8万元(教师工资),社会统筹37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建设)。
乡镇财政特别是像我们贫困地区的乡镇财政,事实上,几乎从来都不是一级完备的政权组织:一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削弱乡政府的权能;二是自主性的乡镇财政制约了乡镇政府的实际“作为”;三是乡镇缺乏应有的人事权和行政执法权,通过这些体制性设计,使乡镇沦为县政府的附庸或事实上的派出机构。
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剥夺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性,一方面是乡镇财政规范化,另一方面是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收支缺口和债务压力,在规范化财政约束下,乡镇政府为了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就只能仰赖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和上级财政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重了他对上级政府乃至国家的依赖性,为此,将乡镇财政建设成为一级自主性公共财政就迫在眉睫,使乡镇财政真正担负起本社区内公共品生产、服务的职能。
(五)税费改革后,乡镇站所如何维持运转
一是撤并;二是经费由主管部门负担,乡镇管人、管事,不管支出,减轻乡镇负担;三是改型,部分站所由事业转向自收自支。
(六)税费改革后乡镇村组负债情况及消赤减债措施
  《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问题的调研报告》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我乡2004年底止,乡负债72万元,村级负债128万元,所有负债基本上都是前几年学校建设、村部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的乡镇财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结构及其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的刚性约束,这些改革前留下的债务问题就没有消解希望,原本失衡的乡镇财政,背负如此沉重的重担,怎能支撑多久?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负债和村级建校负债,建议进一步澄清底子由中央转移支付和省、市、县财政逐年拨付消化,村级其他公益事业负债建议一是按谁受益谁负担消化,二是争取上级资金扶持逐步消化。
(七)县市政府应怎样维护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这场改革的矛头似乎主要对准乡镇政府,实际情形往往也象是乡镇在政策外添列了不少农民负担的名目,由此造成的干群冲突也集中在乡镇一级,日益恶化的农民负担问题和逐渐升级的乡村干部冲突,不但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危及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统治权威。乡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不但农民对他愤懑,“国家”也不信任。固然,外地有些乡镇政府在农民负担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进一步从财税体制、县乡政权结构关系等制度层面进行分析,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乡镇政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不平等的二元化财政结构,国家不但包揽了城市的所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生产,甚至还将城市居民的个人福利(如住房、养老、失业等)囊括其内,但是,对农村的公共品生产却较少投资,即便属于全国性的公共品,也由农民负担,事实上,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镇制度外财政在乡村公共品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像学校建设、村组公路建设、水利实施建设,甚至直接参与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去(如调整农业生业结构等),具有鲜明的建设性特征。
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主要包括村组干部工资和必须的办公费,在乡镇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这些缺口该怎么办?以我乡为例,2004年,村四个主要干部由县财政每人每月拨款45元,其他村支委成员和村民小组组长没有享受财政拨款,仅仅补贴村级支出乡镇就要负担15万元左右,水利建设、校舍维修、村组公路等农村公益事业除上级扶贫、以工代赈资金解决一部分外,其余缺口也是乡镇来承担,作为一个农业大乡,收入无着,支出不能少,负担相当繁重,苦不堪言。
建议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彻底解决村干部“苦干三十天,挣来两包烟”、村组干部无人愿意干无人肯干的被动局面,对农村基层公益事业建设也采取国家补助为主,村民集资为辅的措施。
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一)乡、村组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税费改革前(2001年),我乡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情况:财政拨款196.8万元(教师工资),社会统筹37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建设)。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