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增活力的调研报告
[05-09 20:01:46]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五是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和干部队伍群体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但在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年龄、学历、专业、性别、党派这些硬件要求,对于智能、经历、性格等有所忽视,结果是年龄层层递减,硬件符合要求,整体素质却不见提高。由于企业干部不能直接调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几年来考公务员的一般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这导致干部队伍的经历结构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在我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方面:市直机关76个处级班子中已配备40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只有20个班子,占26%,50岁以上的处级干部200多人,占半数以上,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我市干部队伍总体上。
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增活力的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五是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和干部队伍群体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但在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年龄、学历、专业、性别、党派这些硬件要求,对于智能、经历、性格等有所忽视,结果是年龄层层递减,硬件符合要求,整体素质却不见提高。由于企业干部不能直接调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几年来考公务员的一般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这导致干部队伍的经历结构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在我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方面:市直机关76个处级班子中已配备40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只有20个班子,占26%,50岁以上的处级干部200多人,占半数以上,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我市干部队伍总体上形成了以35—45岁的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但处级干部平均年龄达48.9岁,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2.51岁,40岁以上占62.24%。这主要是因前几年在控制干部编制上前松后紧,加上机关因机构改革缩编,机关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不愿到基层工作,导致交流力度不大,特别是乡镇干部交流面窄造成的;知识和专业结构方面:高学历、高职称的不多,虽然与95年相比,干部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逐年上升,但大多数是自考和函授的。特别是在处级干部队伍中,本科以上高学历偏少,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较少,专业也较为单一,结构不太合理,农林、文史、师范、党政专业的偏多,熟悉市场经济运作和现代管理、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和高科技专业的偏少。
三、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的对策思考
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任务。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这个根本以外,还要在完善动力和压力机制、优化群体结构、推进交流和轮岗、增强凝聚力以及加强管理等环节下功夫。
活力源于动力。干部队伍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活力的源头,就是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一是晋升激励。国家行政学院在对司局级公务员培训班173名学员进行“动机与抱负水平”测试后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权力动机较强。也就是说,职务(职级)的升迁是对干部队伍特别是党政干部最强有力的激励,是其成就与价值的最重要体现。而工作实绩是最明确有效的激励因素,因为工作实绩是一个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和领导干部在某个岗位上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德能勤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意识,建立一套科学简便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考核机制,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从而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考虑到每个层次每个领导班子的职数都是有限的,真正能当领导干部的毕竟是少数,可借鉴外国公务员制度中的常任制做法(即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按年功晋升职级和工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小的技术性岗位和咨 《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增活力的调研报告(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询研究性岗位,这样有利于培养并稳定一批业务骨干,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二是素质激励。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根本的是增强群众意识,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在理论素养方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资格考试制度、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提出指导性的关于不同层次领导职务所应具备的学历要求等。在能力素质方面,鼓励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复杂环境和责任重大的部门去锻炼,实绩确实突出的,提拔重用。三是目标激励。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行目标管理,在建立完备的领导职位分类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任职目标和年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察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简便规范的操作规程,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
活力须有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的压力下更能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把事情做得更出色。最有效的压力来自竞争。这就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扩大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建立权威统一的公开选拔考试机构,不断改进考试考察方法。普遍推行竞争上岗,今后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除特殊岗位外应全部采取竞争上岗。二是完善干部考察。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法和考察工作责任制,真正把优秀人选识别并选拔出来。三是建立领导干部“下”的机制。最根本的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任期一到就无条件下来。还要严格实行民意测验制度,对在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中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并经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实行免职或降职;对公开选拔的和委任制的领导干部推行试用期制;建立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对经考察完不成任期目标或不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四是加强监督。监督是一种压力,有利于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免疫力。对领导班子的监督重点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干部选任工作两个方面,应参照证券监管中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信息披露制度,凡涉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定时限内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并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建立党委(党组)选任干部责任制。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实行群众投诉告诫制度,按照干部受到群众投诉的数量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置,真正发挥群众评议、监督干部的威力。五是疏通干部队伍的“出口”。干部队伍有进有出,新陈代谢正常才有活力。对干部辞退和辞职要制定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做到依规处置那些犯错误和不胜任本职工作的干部。特别是机关效能建设要动真格,对一年内连续三次受到群众投诉并经查实的干部,给予辞退处理,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给予待岗处理。同时,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职工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解聘辞聘制度。六是健全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对领导干部在自已管辖的地方(部门)及负责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事件的,逐级追究责任。活力有赖结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增强活力,改善群体结构很重要。一是梯形的年龄结构。从领导班子配备的实际情况看,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以45岁左右为主体,50岁左右和40岁以下的各占一部分;乡镇则应以40岁左右为主体,45岁至50岁和30岁左右的各有一些。因此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搞年龄的层层递减,挫伤中老年干部积极性的做法。二是良好的专业结构。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应具有相对完备的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经验,有各类专长的人才进行配比组合。不仅要有工业、农业、财贸、科技、文化、卫生、政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有比较突出专长的人才(有的创造力超群,有的组织能力出众,有的文字或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技术水平高等),这样的组合就会使领导班子丰富多彩,能解决各种问题。三是多样的经历结构。多元的激荡才会产生活力,单一只能造成铁板一块。因此,领导班子特别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来源应该多样化,机关部门的、企业的、事业单位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都要有,以形成“鲶鱼效应”,激活干部队伍。今后除了通过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和层次来拓宽选人视野外,应建立个人自荐制度,对那些技术性强、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岗位,可以向社会公布这些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社会上符合条件的个人均可报名竞争,然后由专门机构对报名人选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和要求的由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择优任用,让那些有真才的农民、城市居民和海外留学生都可以进入干部队伍直至成为领导干部。干部还应当经多岗位锻炼,目前越来越明显的“大学校门——机关大门——领导岗位”这种单一的成长路径不利于干部队伍增强素质和活力。四是互补的性格和气质结构。每个班子中的每个人员的气质、性格差别对整个班子功能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班子配备中如果完全是同一类型的人在一起也未必能协调好。要注意把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合理搭配,既要有刘备、诸葛亮,也要有关羽、张飞,使之刚柔相济,急缓相成。五是合理的内外结构。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如果都是外地的和外部门的,势必打击本地和本部门干部的积极性。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都从外面派进来,多年没有从本部门内部提拔,这个部门的中层干部不仅会老化,而且普遍感到没有奔头,工作也就应付了事,整个部门死水一潭,没有生气。建议今后在配备班子时,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中,本地和本部门的成员应占1/3左右的比例(当然是在素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激活本地和本部门干部。同时,应改善性别结构和知识结构。
五是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和干部队伍群体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但在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年龄、学历、专业、性别、党派这些硬件要求,对于智能、经历、性格等有所忽视,结果是年龄层层递减,硬件符合要求,整体素质却不见提高。由于企业干部不能直接调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几年来考公务员的一般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这导致干部队伍的经历结构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在我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方面:市直机关76个处级班子中已配备40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只有20个班子,占26%,50岁以上的处级干部200多人,占半数以上,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我市干部队伍总体上形成了以35—45岁的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但处级干部平均年龄达48.9岁,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2.51岁,40岁以上占62.24%。这主要是因前几年在控制干部编制上前松后紧,加上机关因机构改革缩编,机关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不愿到基层工作,导致交流力度不大,特别是乡镇干部交流面窄造成的;知识和专业结构方面:高学历、高职称的不多,虽然与95年相比,干部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逐年上升,但大多数是自考和函授的。特别是在处级干部队伍中,本科以上高学历偏少,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较少,专业也较为单一,结构不太合理,农林、文史、师范、党政专业的偏多,熟悉市场经济运作和现代管理、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和高科技专业的偏少。
三、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的对策思考
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任务。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这个根本以外,还要在完善动力和压力机制、优化群体结构、推进交流和轮岗、增强凝聚力以及加强管理等环节下功夫。
活力源于动力。干部队伍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活力的源头,就是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一是晋升激励。国家行政学院在对司局级公务员培训班173名学员进行“动机与抱负水平”测试后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权力动机较强。也就是说,职务(职级)的升迁是对干部队伍特别是党政干部最强有力的激励,是其成就与价值的最重要体现。而工作实绩是最明确有效的激励因素,因为工作实绩是一个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和领导干部在某个岗位上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德能勤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意识,建立一套科学简便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考核机制,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从而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考虑到每个层次每个领导班子的职数都是有限的,真正能当领导干部的毕竟是少数,可借鉴外国公务员制度中的常任制做法(即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按年功晋升职级和工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小的技术性岗位和咨 《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增活力的调研报告(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询研究性岗位,这样有利于培养并稳定一批业务骨干,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二是素质激励。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根本的是增强群众意识,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在理论素养方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资格考试制度、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提出指导性的关于不同层次领导职务所应具备的学历要求等。在能力素质方面,鼓励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复杂环境和责任重大的部门去锻炼,实绩确实突出的,提拔重用。三是目标激励。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行目标管理,在建立完备的领导职位分类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任职目标和年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察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简便规范的操作规程,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
活力须有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的压力下更能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把事情做得更出色。最有效的压力来自竞争。这就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扩大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建立权威统一的公开选拔考试机构,不断改进考试考察方法。普遍推行竞争上岗,今后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除特殊岗位外应全部采取竞争上岗。二是完善干部考察。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法和考察工作责任制,真正把优秀人选识别并选拔出来。三是建立领导干部“下”的机制。最根本的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任期一到就无条件下来。还要严格实行民意测验制度,对在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中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并经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实行免职或降职;对公开选拔的和委任制的领导干部推行试用期制;建立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对经考察完不成任期目标或不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四是加强监督。监督是一种压力,有利于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免疫力。对领导班子的监督重点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干部选任工作两个方面,应参照证券监管中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信息披露制度,凡涉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定时限内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并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建立党委(党组)选任干部责任制。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实行群众投诉告诫制度,按照干部受到群众投诉的数量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置,真正发挥群众评议、监督干部的威力。五是疏通干部队伍的“出口”。干部队伍有进有出,新陈代谢正常才有活力。对干部辞退和辞职要制定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做到依规处置那些犯错误和不胜任本职工作的干部。特别是机关效能建设要动真格,对一年内连续三次受到群众投诉并经查实的干部,给予辞退处理,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给予待岗处理。同时,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职工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解聘辞聘制度。六是健全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对领导干部在自已管辖的地方(部门)及负责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事件的,逐级追究责任。活力有赖结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增强活力,改善群体结构很重要。一是梯形的年龄结构。从领导班子配备的实际情况看,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以45岁左右为主体,50岁左右和40岁以下的各占一部分;乡镇则应以40岁左右为主体,45岁至50岁和30岁左右的各有一些。因此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搞年龄的层层递减,挫伤中老年干部积极性的做法。二是良好的专业结构。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应具有相对完备的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经验,有各类专长的人才进行配比组合。不仅要有工业、农业、财贸、科技、文化、卫生、政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有比较突出专长的人才(有的创造力超群,有的组织能力出众,有的文字或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技术水平高等),这样的组合就会使领导班子丰富多彩,能解决各种问题。三是多样的经历结构。多元的激荡才会产生活力,单一只能造成铁板一块。因此,领导班子特别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来源应该多样化,机关部门的、企业的、事业单位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都要有,以形成“鲶鱼效应”,激活干部队伍。今后除了通过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和层次来拓宽选人视野外,应建立个人自荐制度,对那些技术性强、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岗位,可以向社会公布这些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社会上符合条件的个人均可报名竞争,然后由专门机构对报名人选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和要求的由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择优任用,让那些有真才的农民、城市居民和海外留学生都可以进入干部队伍直至成为领导干部。干部还应当经多岗位锻炼,目前越来越明显的“大学校门——机关大门——领导岗位”这种单一的成长路径不利于干部队伍增强素质和活力。四是互补的性格和气质结构。每个班子中的每个人员的气质、性格差别对整个班子功能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班子配备中如果完全是同一类型的人在一起也未必能协调好。要注意把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合理搭配,既要有刘备、诸葛亮,也要有关羽、张飞,使之刚柔相济,急缓相成。五是合理的内外结构。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如果都是外地的和外部门的,势必打击本地和本部门干部的积极性。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都从外面派进来,多年没有从本部门内部提拔,这个部门的中层干部不仅会老化,而且普遍感到没有奔头,工作也就应付了事,整个部门死水一潭,没有生气。建议今后在配备班子时,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中,本地和本部门的成员应占1/3左右的比例(当然是在素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激活本地和本部门干部。同时,应改善性别结构和知识结构。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上一篇:XXX同志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