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大罗黄花培育成骨干特色项目的调查与思考
[10-16 19:25: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查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二、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黄花作为一个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好的特色经济项目,为什么在我市没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即使在大罗镇,发展也是缓慢的。大罗镇黄花种植3500亩,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0%,且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村(全镇12个村),这四个村就占全乡黄花种植总面积的70%。可见,大罗镇还有相当数量的村社、农户及土地面积没有种植黄花。在大罗所在的顶山片区的一些乡镇,黄花仅仅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商品量小。在巴州区乃至全市的其它地方,黄花更是种在房前屋后作为自产自用的蔬菜。那么,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认识重视不足。多年来,对在大罗镇种植黄花,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总的。
关于将大罗黄花培育成骨干特色项目的调查与思考,标签:调查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二、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黄花作为一个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好的特色经济项目,为什么在我市没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即使在大罗镇,发展也是缓慢的。大罗镇黄花种植3500亩,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0%,且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村(全镇12个村),这四个村就占全乡黄花种植总面积的70%。可见,大罗镇还有相当数量的村社、农户及土地面积没有种植黄花。在大罗所在的顶山片区的一些乡镇,黄花仅仅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商品量小。在巴州区乃至全市的其它地方,黄花更是种在房前屋后作为自产自用的蔬菜。那么,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认识重视不足。多年来,对在大罗镇种植黄花,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总的来讲是重视、鼓励和支持的,但由于缺乏对黄花生产、市场和效益等深入研究,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因此,长期以来黄花被视为大罗一个小区域内的地方产品,没有列入较大范围内的骨干项目去研究、组织生产和扶持。今年以来,巴州区把黄花列为该区十大骨干特色项目,已初步在顶山片区掀起发展黄花的热潮,但个别干部群众对此仍表现得信心不足,有的认为渠县历来是黄花大县,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竞争不过人家,有的认为黄花终究是“小菜一碟”,难 《关于将大罗黄花培育成骨干特色项目的调查与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成产业气候。
(二)服务体系不全。多年来,黄花基本上作为农民自发性组织生产经营的品种。一是缺乏技术支持。除1978年前后供销系统派出技术人员对种植、加工技术进行过研究总结推广外,一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黄花生产加工技术进行研究推广,致使农民种植加工的黄花质量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同,效益悬殊很大。大罗镇当地农民技术人员李永普等人发明的“分节育苗当年投产技术”成本低、易学,但终因缺乏推广体系而陷于停滞。各家各户自行生产,缺乏优良品种的保护意识,一些农户以0.10元一株的价格向渠县等地出售“七根须”黄花种苗,当地发生多起盗窃种苗的事件。二是流通服务没有跟上。虽然该镇黄花每年都及时得以销售,从未出现积货,且顶山农牧公司作为收购龙头企业去年收购干花达29万斤,占到该镇总产量的60%,但由于该公司实力尚小,长期处于受别人委托收购的地位,没能与外部大市场直接联结,在收购定价上受制于人,这既不利对花农给予充分的优价收购,也不利于项山农牧公司本身的壮大发展。
(三)宣传力度不够。据大罗镇一些干部群众讲,大罗以黄花而闻名,但真正外面知其名的是一些党政机关干部,向社会的宣传特别是向广大消费者的宣传严重不够。
(四)种植规模不大。大罗黄花品质优良,但因其种植规模小、产量少,难于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相连接,最终又影响到黄花的发展。1989年,重庆外贸公司派员到大罗镇收购黄花组织出口,但当年只收1万斤,此后该公司就没再与大罗镇进行联系。
(五)系列产品不多。黄花周身都是宝,除花作为主要产品外,叶可作饲草发展牧业,茎可以编织成工艺品或草席。湖南省黄花种植区按此开发系列产品,综合效益十分显著。而大罗镇花农目前仅限于采摘黄花,叶、茎一律被作为废物抛弃,直接影响到黄花生产的效益。
三、做大做强黄花项目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骨干地位。根据我市绝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规律缺乏了解,以及农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规模小的实际,一个项目要做大做强,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项目必须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二是政府必须给以科学的引导和服务。黄花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第一个条件是具备的,当前最急需的是政府搞好引导和服务。为此,要摒弃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黄花是小菜”成不了大气候应由农民自发生产的认识和倾向,把黄花生产列入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做到有领导挂包、有科学规划、有部门服务、有资金扶持、有目标考核。抓黄花项目既要依托大罗镇和项山片区,又要跳出大罗镇和项山片区,即依托大罗镇和顶山片区搞好种苗繁殖、技术服务、品牌推介以及产品销售,在大面积上抓好规划发展。巴州区力争用2-3年时间发展到6-8万亩,5年后发展到10-15万亩。以发展到10万亩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3亿元,巴州区农村人平可收入100元。由于黄花销售市场主要在市外,一家一户产品不能完成自行销售,因此,新发展区一定要搞好规划,尽量规划在交通方便、规模成片、田少地多、积极性高的乡镇。根据发展情况,在适当时候市里也应将黄花列入全市骨干特色项目,促进黄花生产的大发展。
二、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黄花作为一个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好的特色经济项目,为什么在我市没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即使在大罗镇,发展也是缓慢的。大罗镇黄花种植3500亩,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0%,且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村(全镇12个村),这四个村就占全乡黄花种植总面积的70%。可见,大罗镇还有相当数量的村社、农户及土地面积没有种植黄花。在大罗所在的顶山片区的一些乡镇,黄花仅仅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商品量小。在巴州区乃至全市的其它地方,黄花更是种在房前屋后作为自产自用的蔬菜。那么,黄花在我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认识重视不足。多年来,对在大罗镇种植黄花,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总的来讲是重视、鼓励和支持的,但由于缺乏对黄花生产、市场和效益等深入研究,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因此,长期以来黄花被视为大罗一个小区域内的地方产品,没有列入较大范围内的骨干项目去研究、组织生产和扶持。今年以来,巴州区把黄花列为该区十大骨干特色项目,已初步在顶山片区掀起发展黄花的热潮,但个别干部群众对此仍表现得信心不足,有的认为渠县历来是黄花大县,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竞争不过人家,有的认为黄花终究是“小菜一碟”,难 《关于将大罗黄花培育成骨干特色项目的调查与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成产业气候。
(二)服务体系不全。多年来,黄花基本上作为农民自发性组织生产经营的品种。一是缺乏技术支持。除1978年前后供销系统派出技术人员对种植、加工技术进行过研究总结推广外,一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黄花生产加工技术进行研究推广,致使农民种植加工的黄花质量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同,效益悬殊很大。大罗镇当地农民技术人员李永普等人发明的“分节育苗当年投产技术”成本低、易学,但终因缺乏推广体系而陷于停滞。各家各户自行生产,缺乏优良品种的保护意识,一些农户以0.10元一株的价格向渠县等地出售“七根须”黄花种苗,当地发生多起盗窃种苗的事件。二是流通服务没有跟上。虽然该镇黄花每年都及时得以销售,从未出现积货,且顶山农牧公司作为收购龙头企业去年收购干花达29万斤,占到该镇总产量的60%,但由于该公司实力尚小,长期处于受别人委托收购的地位,没能与外部大市场直接联结,在收购定价上受制于人,这既不利对花农给予充分的优价收购,也不利于项山农牧公司本身的壮大发展。
(三)宣传力度不够。据大罗镇一些干部群众讲,大罗以黄花而闻名,但真正外面知其名的是一些党政机关干部,向社会的宣传特别是向广大消费者的宣传严重不够。
(四)种植规模不大。大罗黄花品质优良,但因其种植规模小、产量少,难于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相连接,最终又影响到黄花的发展。1989年,重庆外贸公司派员到大罗镇收购黄花组织出口,但当年只收1万斤,此后该公司就没再与大罗镇进行联系。
(五)系列产品不多。黄花周身都是宝,除花作为主要产品外,叶可作饲草发展牧业,茎可以编织成工艺品或草席。湖南省黄花种植区按此开发系列产品,综合效益十分显著。而大罗镇花农目前仅限于采摘黄花,叶、茎一律被作为废物抛弃,直接影响到黄花生产的效益。
三、做大做强黄花项目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骨干地位。根据我市绝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规律缺乏了解,以及农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规模小的实际,一个项目要做大做强,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项目必须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二是政府必须给以科学的引导和服务。黄花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第一个条件是具备的,当前最急需的是政府搞好引导和服务。为此,要摒弃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黄花是小菜”成不了大气候应由农民自发生产的认识和倾向,把黄花生产列入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做到有领导挂包、有科学规划、有部门服务、有资金扶持、有目标考核。抓黄花项目既要依托大罗镇和项山片区,又要跳出大罗镇和项山片区,即依托大罗镇和顶山片区搞好种苗繁殖、技术服务、品牌推介以及产品销售,在大面积上抓好规划发展。巴州区力争用2-3年时间发展到6-8万亩,5年后发展到10-15万亩。以发展到10万亩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3亿元,巴州区农村人平可收入100元。由于黄花销售市场主要在市外,一家一户产品不能完成自行销售,因此,新发展区一定要搞好规划,尽量规划在交通方便、规模成片、田少地多、积极性高的乡镇。根据发展情况,在适当时候市里也应将黄花列入全市骨干特色项目,促进黄花生产的大发展。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