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区工作计划
永保昂扬向上的工作斗志。教师都能明确目标,充满信心,释放潜力,自觉寻找并主动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违反办学行为者,在评优晋级、绩效分配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出现不安全事故并最终导致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事故现场有教师且不作为,将实行首问责任制;校长要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常查常报,做好痕迹管理。
确立服务意识,营造和谐顺畅的工作环境。学校要服务于社会和家长,教师要服务于学生,教师的一切工作要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不依靠关系、不依仗背景,不安于现状,做到自尊、自强、自信,积极进取,搞好本职工作。
(四)、抓学习。提高师资水平。
1、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观看优秀师德教育影片,报告会,解读“两纲教育,自学相关书籍,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人生哲理,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水平。
2、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时事政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建立由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和以教育教学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逐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办公和远程教育技术教学。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以“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为载体,塑造教师“为人、为师、为学”风范。
4、树师德标兵,正面引导,典型引路。开展“学生最满意的教师”评选活动,将教学质量作为评选最满意教师的主要指标。发挥校内外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五) 抓德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加强德建设,全员育人。
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主线,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工作。教师要自身修养和形象,良好的工作态度、言谈举止、卫生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突出课堂,注重渗透。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充分挖掘政治、人文历史和自然学科中的各种德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全过程,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生处于浓厚的育人环境之中。以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夯实养成教育,落实感恩教育,务实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突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力争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3、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等不断更新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增强知识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挂横幅、贴宣传标语等营造文明和谐的校校氛围;开展运动会、拔河比赛、体操比赛,增强学生的团结和集体凝聚力;利用节假日进行歌咏比赛、文艺活动、书画赛、读书征文比赛、学校运会等活动中展示自我、愉悦心情、放飞梦想。塑造一个理想(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希望或目标,这个目标应该与他们的责任有关);坚定一种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可以改变一生);培养一种习惯(健康的、文明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阳光一种心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达成心中希望的目标,即努力才会成功,奋斗就有希望)。践行“一训六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文风、考风),培养“十大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诚实守信习惯、自主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健体习惯、卫生习惯、热爱劳动习惯、勤俭节约习惯和遵守规则习惯)。做好一日生活十项常规”(⑴佩带领巾、⑵见了老师问好、⑶校内文明用语、⑷校内纪律自律、⑸卫生习惯养成、⑹课堂学习习惯养成、⑺作业按时完成、⑻同学互帮互助、⑼好人好事、⑽帮助家长。)使学生蓬勃的青春激情能够得到张扬,达到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