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视剧本:古厝里的荷花中堂
祖厝重建过?关于这个有人知道一些儿,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以为祖厝一直还是原来那个。大家讶讶的。
三叔公:那时因禁海“迁界令”闽南沿海的民居全都被夷为平地,民众迁往别处去。
众人:那祖厝怎么后来又有了呢?
三叔公第三次向着长案桌的方向作了一个揖,说:这全是复兴公的功劳!
众人向那长案桌望去,三位赶鸭子的开基公的公婆牌左侧安着个牌位:“乔复兴”。
三百多年前的复兴公原名乔宰牛,禁海“迁界令”下来时他从废墟里带走了“荷花中堂”,他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人,并不了解这幅画的含意,单单觉得它很重要。带着画他“下南洋”讨生活去了。二十年
《微电视剧本:古厝里的荷花中堂(第3页)》出自:www.89xue.comwww.89xue.com 后他带着画和一大笔钱回到大陆,禁海正好解除,以家族的名义以“荷花中堂”作为信物他召集四散的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仅五年时间就在原址上重建了祖厝。族人重新聚族而居。重建后的祖厝与原貌差别在其中一堵墙是利用废墟里扒出的破砖旧石拼成的,即所谓的“出砖入石”,一则节省材料,二则有纪念意义。
三叔公:据说,复兴公在海外飘泊二十年,时刻都将“荷花中堂”放在身旁,因此有了信念——赚钱重建家园,在那时他改名为“乔复兴”。
破灶伯:也给四散的族人信念——“荷花中堂”一出现,即义无反顾地追随持有它的人投身重建。
说话的当中,众人站起来,由三叔公领头,来到那堵墙壁前头,那次劫难已化为一道景观,破砖旧石经精心拼接呈现出斑斓绚烂之美。
历史教员文君同志不忘适时给女儿上了一课,她对女儿说:在悠悠历史面前人变成很渺小很渺小的。
镜头里族人们在这面墙壁前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再从空中拍下来,族人们在这面墙壁前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镜头再回到平地,族人们在这面墙壁前走来走去,走来走去。阿郎和乔治这对儿时要好、长大后各奔前程的堂兄弟站在人群的一隅,乔治掏出香烟,一人叼着一支,阿郎给他打火,户外的风吹得很大,两个人头抵着头捂在一堆。
回到大厅酒席已摆好,皆是闽南特色的农家菜:炖羊肉、土鸡汤、土鸭汤、搅薯粉、炝花生、蚝仔煎、烧肉粽,等等。宽敞的顶厅摆三张八仙桌,阿郎等人陪三叔公坐正中央的主桌,丁字廊两侧各摆一桌,天井里也摆三桌,下厅摆两桌。还有的摆到两边的正房或后落的后厅、后房里,女眷和小孩子到里边坐去。
这吃饭的场面十分浩荡,阿郎的女儿和亲堂的小孩早就玩在一起,不再想着去公园了,她说:公园有好玩的,肯德基有好吃的,就是不能边吃边玩儿。另外她说:那里头的小朋友都好陌生好陌生,不像这里全是哥哥妹妹。
阿郎的妻子则对比了古今差异,说:难怪古代的中国女子不逛街,不参加party,也不寂寞,就因古时的家居也有喜气的欢愉。
中学历史教员从未经历这如此盛大的家族欢宴,受气场作用,边吃又边唠叨:上当了,上当了。妇女解放运动让女人参加社会活动,是骗女人去做本该是男人做的工作。
亲堂嫂子和小婶子爱笑她这从市区来的女子神经兮兮。
她解释说:古代女子就在大厝内相夫教子,闲暇时妯娌姑嫂织布绣花,节日的家宴穿着DIY手工裙出来好不拉风哇。
阿郎赶巧过来找她要车钥匙去车上取香烟,听她这样说便笑骂:这个小资女郎真会幻想,早时要你来看祖厝还不怎么愿意,一来却手舞足蹈了,哈哈。
妻子推开他说:去去去。
她向别人打听榉头顶面的小阁楼是做什么用的,阿婆告诉她:那是小媳妇大姑娘早晨趁光梳头打扮的“梳妆楼”。
她又羡慕得半死——古代女子臭美还有专门的场所啊。建造房子的人对女人的宠爱无以复加了,古代的闽南男人是男人中的男人!
阿郎拿了香烟从人群中鱼贯着走向自己的座位时,脑海里出现:小时候,不记得是哪个堂兄结婚,婚礼和婚宴就在这个大厅上进行,那时的酒席也是浩浩荡荡,他和乔治在门口埕捡到一门小炮仗,钻到桌子底引爆,被大人当作小狗踢了出来。
镜头回到当下。阿郎走两步,镜头又转到:古厝的厅堂在往时被作为灵堂,或在这里办满月酒、祭祖、祭神、接待贵客、奖罚子侄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