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
2、从中学生的特点看。
中学生的年龄在13~18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1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形象诱惑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逐步加强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地图的认知能力。
www.89xue.com
3、 地理学科特点看。
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地理的基本技能包括:(1)阅读地图的能力: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2语言”,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能力。新教材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激发学生读图兴趣。(第2。5课活动);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分析能力(第1。4课活动、第4。6课活动、第4。2课活动);通过不同内容地图的对比,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3课活动、第4。8课活动)。(2)绘画能力:新教材在这方面安排了较多活动,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达到化解难点、锻炼绘图技能的目的。例如:绘简图说明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第1。4课活动)、绘制地壳物质循环图(第1。6课活动)、画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的示意图(第4。3课活动)。(3)计算能力:通过地理计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1。5课计算时差活动)。由此可以明确看出,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意识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本身的必然的要求。
4、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课题正式研究之前,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在这1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设定课题计划,调查分析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实验班级,研究教材,照准研究的突破口。教师分工明确:谭延平、侯建成负责理论的原则把握;侯建成负责具体实施计划的制定;张琳霞、陈春蕾负责课题各种材料及成果的整理;朱秋娥、王洪玲、宋彩萍负责地图的收集和整理;汤国华、王文华、侯建成负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整理;所有成员各负1职,并协调工作。
(2)、实施过程:
1、把握地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A、认识规律原则:
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1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特征,如果学生只读课文,或只凭教师讲述,是很难形成各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和空间分布概念的。只有阅读了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以及各带的自然景观彩色图(尤其是典型植被和代表性的动物图)后,学生对自然带的景观和分布特征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B、实际性原则:
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讲地图投影,鉴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只能深入浅出地用切开桔子皮,把它摊平、变形的例子,来说明球面地图画成平面图的变形,而不能按照地图学的要求去讲地图投影。
C、。思想性原则:
新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这1特点从地图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建设现代化祖国的雄心壮志。例如,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教材中选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加以说明。漫画中把人类生活的地球比作母亲。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地球母亲拖儿带女,疲惫不堪,无力承受子女过多的压力,呼唤人类要控制自己,实行计划生育。这幅漫画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