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何小川精神
学习何小川精神
一、
一条小河、一条小川,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皆属平常。
但是,一旦将其注入信仰的血液,随着理想而脉动,一切将发生变化——感情将变成激情,思想将变成理想,平凡将变成非凡。
这就是何小川,一个被信仰所指引,被理想所燃烧,并照亮我们的心灵深处。
真实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沿着何小川工作的足迹上溯,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中曾有过3次大的选择。
上个世纪70年代,居民和农民身份的差别是巨大的,其差距不比天地之差小几许,但何小川硬是放弃了成为国家干部的机会,当起了村干部。对此,他给出的答案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又遥远陌生——“当国家干部拿工资,当村干部拿工分,都姓‘公’,为共产党干活在哪里都一样。”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何小川响应党中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瞄准汽车配件市场的潜力,办起了企业并拥有了千万家产,但这个时候村里由于各种分歧,发展陷入停顿。
面对村民的请求,他搁下了蒸蒸日上的企业,回到了已尘封多年的深山老宅,再次当起了村干部,这一干就是13年。由于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这个村干部也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亏本职业,不仅要长年义务投工投劳,还要长年贴钱赔钞票。对此,他的答案仍然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又那样的遥远陌生——“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在新村址选址期间,何小川不幸被查出了前列腺癌,这时,他面临着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也是最难的选择,作为已病魔缠身的重病号,是安心养病,还是抱病坚持工作?也许这一次他太忙了,也许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选择,他只是在工地上继续干着他认为理所当然的工作,直到病情复发晕倒。
在病床上,他仿佛看出了大家的困惑,再次给出了让人那么似曾相识又遥远陌生的答案——“向村民承诺的事还没做好,我对不起大家。”
何小川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也是个思想日益开放多元的年代。如果有人对何小川的事迹有不同的观点和诠释,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当我翻阅网友的如潮评论时,我只能说我的想法大错特错了,因为所有的评说,都折服于何小川身上闪烁出的人性本真与光芒。
网友“江南夜雨”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崇高,让我们自惭形秽。深夜,认真读完了报道,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网友“泪水下江南”说:在这个越来越崇尚权力和金钱的世界,小川的出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又那么的水到渠成,妥帖自然。
网友“杨策”说:我是个年轻的公务员,前几天,我到医院看望何小川,看着这位已骨瘦如柴却透着一种慈祥的老人,我突然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有一股想哭的冲动——我想,这一刹那,我的灵魂被洗涤。
更多网友的留言简洁而真诚:好人自有好报,医院一定要治好小川同志的病……
我突然明白,泱泱中华,千年文明,万里河山,不变的永远是那个民族精神内核:善良、勇敢、诚信、勤劳、无私……这种内核,是那么的柔软,又那么的坚韧,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忽隐忽现,时明时暗,却又源源不断,一脉相承,支撑我们民族走到今天,也必将支撑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与辉煌。
何小川的出现,让我们行走于春、夏、秋、冬四季,从容复从容。
天地之秤称出了人心的重量(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相传两千年前,越国重臣范蠡以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以福、禄、寿三星为标,以白木刻黑为记,以红木嵌金属为形,制造出秤,而秤砣一直藏在百姓心中。于是乎,平常时刻,秤称出的是物质的重量,关键时刻,它就称出了人心的重量。
何小川也在这杆秤上称了一回。
他病重入院期间,全村130户人家400多人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前去看望他。99岁的老公公拄着拐杖来了,6年没下过山的老婆婆也来了,在外经商、务工的也成群结队赶来了。甚至,大部分村民来了又来,三五次,七八次。
挂帘村是个偏僻的山村,想想那山路十八弯,村民们提着鸡蛋,带着草药,下山路,赶集镇,奔县城,一进病房,泪如水流,斯是此景,谁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