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寂然,百年静默
[10-16 19:08: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作文 阅读:90次
摘要:千年寂然,百年静默沈谙:80后,生于北方,求学江南。爱看一切关于幻想的东西。资深书迷、影迷、动漫迷。◎沈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绝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传世的文集也有一部名为《柳河东集》。“河东”其实是山西的代称,确切地说,“河东”一词后来多代指运城一带。河东柳氏从秦代kai始,便是一郡大户,到了南朝,更有多位南迁后人进入政治核心。而柳宗元便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河东柳氏和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姓大族,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郡望”了。一个家族因。
千年寂然,百年静默,标签:九年级作文大全,http://www.89xue.com
千年寂然,百年静默
沈谙:80后,生于北方,求学江南。爱看一切关于幻想的东西。资深书迷、影迷、动漫迷。
◎沈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绝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传世的文集也有一部名为《柳河东集》。“河东”其实是山西的代称,确切地说,“河东”一词后来多代指运城一带。河东柳氏从秦代kai始,便是一郡大户,到了南朝,更有多位南迁后人进入政治核心。而柳宗元便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
河东柳氏和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姓大族,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郡望”了。
一个家族因一座城市而兴盛,一座城市因一个人而被人们留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个城市、一个姓氏、一对夫妻、一本书的故事。
七月,正是杭州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西湖之上的荷花开放极盛,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穿梭在清风树影之间。蝉鸣阵阵,荷香氤氲,仿佛画境。
世人总说西湖美,一城的钟灵毓秀仿佛都汇集在此。但西湖到底美在哪里呢?山美,美不过五岳四圣地;水美,玄武天池亦是胜景;人美,大江南北何处没有佳人?然而西湖总是不同的,有太多的人曾经在这里驻足,有太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人们记住的,不是这碧汪汪的一池湖水,而是山水朦胧间,流转的历史与现在。
这一日,天气晴好,心无挂碍的我独自走到钱王祠侧面的甬道上。
曾经在夜间步行至此,只见一座座石雕牌坊,在幽幽的灯光映照下,静默而立,让人不敢有声响,害怕惊扰了沉睡的过去。
白日重游,游人如织。当我驻足回望牌坊时,人们或急或缓地从我身边走过,他们有些是为了荷花而来,有些是为了柳树而来。间或有人站在钱镠像之前留影,也是步履匆匆,只留下片刻的光影。
等走到钱王祠正门前,门前两池荷花,也有数朵错落而开,摄影师扛着长长的相机变换着角度取景,但镜头只在池中柳梢间打转,他背后,就是静静矗立的钱王祠。
西湖四周散落着很多名人纪念堂:从曲院风荷附近的岳王庙,到太子湾旁边的章太炎纪念馆和苏堤之旁的苏东坡纪念馆,还有孤山的秋瑾墓,以及与之一桥之隔的苏小小墓。人们大多知道他们的故事,却并不会为他们停下脚步。
对于他们来说,钱王祠也是一样。尽管若是没有钱镠,可能杭州的历史要重新写过,但沉睡在岁月长河中的他,也仅仅是史书上的长不过数页短则一两行的记载罢了。
然则,他的后人还记着他。北宋熙宁十年,钱氏后人修建了钱王祠。后来钱王祠屡毁屡建,也不断有钱氏后人自愿前来守护。1923年,钱氏后人再次重修钱王祠,留下了许多记录,成为解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一年,钱钟书13岁,正在东林小学读书。从五代到民国,钱氏后人早已流散大江南北,钱钟书这一支,便安家在无锡。
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回忆,这时候,钱钟书的伯父已经过世了。因为钱钟书出生后不久就被过继给了伯父,两人感情十分好,伯父的过世实是他幼年第一次遇到的伤心事。此时伯母家也渐渐败落,钱钟书虽然是大族子弟,上学时却连钢笔和练习簿都买不起。
从无锡少年钱钟书到国学大师钱钟书,这中间种种坎坷,种种经历,都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杨绛先生偶尔记录下来的点滴。
杨绛是名门之后,曾祖、祖父都曾为官,虽不是大官,也算延续了书香门第。父亲则是清末有名的革命党,民国后也历任官职。和我们今天的话题有关,杨绛父亲的名字中,有一“杭”字,不知是否与杭州有关。
我手头的一本杨绛散文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杨绛文集》散文卷的上册,包含了《干校六记》《丙午丁未纪事》《将饮茶》和《杂忆与杂记》四篇散文。在图书馆寻找一本书,并不是件容易事。一架子书,编号未必按着顺序来,常常有人抽出书来看两眼,随手就插入另一个位子。我本来想要寻一本《我们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查看了好久,都没有寻到。偶然一转眼,看到了这本散文集,便取了下来。
千年寂然,百年静默
沈谙:80后,生于北方,求学江南。爱看一切关于幻想的东西。资深书迷、影迷、动漫迷。
◎沈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绝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传世的文集也有一部名为《柳河东集》。“河东”其实是山西的代称,确切地说,“河东”一词后来多代指运城一带。河东柳氏从秦代kai始,便是一郡大户,到了南朝,更有多位南迁后人进入政治核心。而柳宗元便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
河东柳氏和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姓大族,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郡望”了。
一个家族因一座城市而兴盛,一座城市因一个人而被人们留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个城市、一个姓氏、一对夫妻、一本书的故事。
七月,正是杭州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西湖之上的荷花开放极盛,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穿梭在清风树影之间。蝉鸣阵阵,荷香氤氲,仿佛画境。
世人总说西湖美,一城的钟灵毓秀仿佛都汇集在此。但西湖到底美在哪里呢?山美,美不过五岳四圣地;水美,玄武天池亦是胜景;人美,大江南北何处没有佳人?然而西湖总是不同的,有太多的人曾经在这里驻足,有太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人们记住的,不是这碧汪汪的一池湖水,而是山水朦胧间,流转的历史与现在。
这一日,天气晴好,心无挂碍的我独自走到钱王祠侧面的甬道上。
曾经在夜间步行至此,只见一座座石雕牌坊,在幽幽的灯光映照下,静默而立,让人不敢有声响,害怕惊扰了沉睡的过去。
白日重游,游人如织。当我驻足回望牌坊时,人们或急或缓地从我身边走过,他们有些是为了荷花而来,有些是为了柳树而来。间或有人站在钱镠像之前留影,也是步履匆匆,只留下片刻的光影。
等走到钱王祠正门前,门前两池荷花,也有数朵错落而开,摄影师扛着长长的相机变换着角度取景,但镜头只在池中柳梢间打转,他背后,就是静静矗立的钱王祠。
西湖四周散落着很多名人纪念堂:从曲院风荷附近的岳王庙,到太子湾旁边的章太炎纪念馆和苏堤之旁的苏东坡纪念馆,还有孤山的秋瑾墓,以及与之一桥之隔的苏小小墓。人们大多知道他们的故事,却并不会为他们停下脚步。
对于他们来说,钱王祠也是一样。尽管若是没有钱镠,可能杭州的历史要重新写过,但沉睡在岁月长河中的他,也仅仅是史书上的长不过数页短则一两行的记载罢了。
然则,他的后人还记着他。北宋熙宁十年,钱氏后人修建了钱王祠。后来钱王祠屡毁屡建,也不断有钱氏后人自愿前来守护。1923年,钱氏后人再次重修钱王祠,留下了许多记录,成为解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一年,钱钟书13岁,正在东林小学读书。从五代到民国,钱氏后人早已流散大江南北,钱钟书这一支,便安家在无锡。
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回忆,这时候,钱钟书的伯父已经过世了。因为钱钟书出生后不久就被过继给了伯父,两人感情十分好,伯父的过世实是他幼年第一次遇到的伤心事。此时伯母家也渐渐败落,钱钟书虽然是大族子弟,上学时却连钢笔和练习簿都买不起。
从无锡少年钱钟书到国学大师钱钟书,这中间种种坎坷,种种经历,都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杨绛先生偶尔记录下来的点滴。
杨绛是名门之后,曾祖、祖父都曾为官,虽不是大官,也算延续了书香门第。父亲则是清末有名的革命党,民国后也历任官职。和我们今天的话题有关,杨绛父亲的名字中,有一“杭”字,不知是否与杭州有关。
我手头的一本杨绛散文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杨绛文集》散文卷的上册,包含了《干校六记》《丙午丁未纪事》《将饮茶》和《杂忆与杂记》四篇散文。在图书馆寻找一本书,并不是件容易事。一架子书,编号未必按着顺序来,常常有人抽出书来看两眼,随手就插入另一个位子。我本来想要寻一本《我们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查看了好久,都没有寻到。偶然一转眼,看到了这本散文集,便取了下来。
Tag:九年级作文,九年级作文大全,作文 - 九年级作文
上一篇:等一场地老天荒,格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