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风流及明清癫狂
[10-16 19:08: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优秀作文 阅读:90次
摘要: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里暂且不说鲁迅先生的论证是否正确,但由此看来这些名人是有些癫狂,像嵇康这么个壮汉,好端端吃补药干嘛,前面说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发泄行为。服五石散,穿宽大袍,不鞋而屐只是他们狂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苦中作乐,苦于沉闷黑暗的现实,乐于自己乌托邦的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也不管什么礼乐文明了,像嵇康就说自己“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
论魏晋风流及明清癫狂,标签:优秀作文大全,http://www.89xue.com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里暂且不说鲁迅先生的论证是否正确,但由此看来这些名人是有些癫狂,像嵇康这么个壮汉,好端端吃补药干嘛,前面说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发泄行为。服五石散,穿宽大袍,不鞋而屐只是他们狂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苦中作乐,苦于沉闷黑暗的现实,乐于自己乌托邦的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也不管什么礼乐文明了,像嵇康就说自己“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就更加了,拿着个酒壶流来荡去,图个逍遥自在。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是非常繁盛的,流行着诸如太康体、宫体、永明体、玄言诗等派系,历史学家,文学家对这些华丽之作贬褒不一。我个人认为这些诗歌均是文人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们乱世情结的寄托和个人理想的抒发,毕竟魏晋三国南北朝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时代,子弑父,弟杀兄,人人疯狂,唐宋大家要读懂他们也不容易,不要说光用几个派系去理解,更不能单从品味文字价值这样一叶障目的手法去考虑分析了 《论魏晋风流及明清癫狂》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
一朝潮过潮又起,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来到了明清,这就完全是一个狂士的乐园了。高启狂完方孝孺狂,方孝孺狂罢前七子狂,前七子狂后归有光接着狂,此后公安派、唐宋派、后七子、复社粉墨登场,李贽、徐渭再领风骚,明亡之时唐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顺着路儿一狂到底。
这个时期是一个复杂的时期,一方面是中国封建专制不断走向鼎盛,一方面又是各类政治文化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我们说两汉魏晋隋唐宋元以来的狂士大都是在儒家教义下的“儒狂”,还处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束缚之下,而到了明朝,尤其是明末清初时期,文人们已经嗅到了封建王朝的腐烂气息,并开始从制度方面进行思考反省,像黄宗羲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唐甄的“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潜书·室语》)等等。这虽不能说是一场完全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的思想仍有许多局限性,像唐甄,张溥就有“英明君主救世”之说,但在专制盛行的时代,有这些论点,的确已难能可贵了。
当代著名学者刘梦溪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化的狂士精神及其消退》中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明清的狂士风采,他把王阳明的“圣狂”定义为最高等的狂,袁宏道的“龙德之狂”其次,方孝孺的“寄道之狂”也可圈可点。的确,此三子应集明清癫狂之大成。
王阳明的“圣狂”表现在他对“点也狂”的参悟,这个点不是点线面的“点”,而是孔子的学生曾皙,据说这个曾点在孔子授课时不好好回答老师问题,自顾自地在一旁鼓瑟,他独特的举动,构成了“点也狂”的典故来源。但孔子似乎喜欢这个特立独行的学生。“吾党之小生狂简”里面,大约也包括了曾点这个特长生。历史上对“点也狂”的研究论述有很多,但王阳明却不同,他在《传习录》里写到:
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可以看出,王阳明对这个曾点尊敬得很,两人可以说“狂”气相投。在王阳明嘉靖三年的诗歌《月夜二首》也可看出: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里暂且不说鲁迅先生的论证是否正确,但由此看来这些名人是有些癫狂,像嵇康这么个壮汉,好端端吃补药干嘛,前面说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发泄行为。服五石散,穿宽大袍,不鞋而屐只是他们狂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苦中作乐,苦于沉闷黑暗的现实,乐于自己乌托邦的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也不管什么礼乐文明了,像嵇康就说自己“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就更加了,拿着个酒壶流来荡去,图个逍遥自在。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是非常繁盛的,流行着诸如太康体、宫体、永明体、玄言诗等派系,历史学家,文学家对这些华丽之作贬褒不一。我个人认为这些诗歌均是文人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们乱世情结的寄托和个人理想的抒发,毕竟魏晋三国南北朝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时代,子弑父,弟杀兄,人人疯狂,唐宋大家要读懂他们也不容易,不要说光用几个派系去理解,更不能单从品味文字价值这样一叶障目的手法去考虑分析了 《论魏晋风流及明清癫狂》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
一朝潮过潮又起,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来到了明清,这就完全是一个狂士的乐园了。高启狂完方孝孺狂,方孝孺狂罢前七子狂,前七子狂后归有光接着狂,此后公安派、唐宋派、后七子、复社粉墨登场,李贽、徐渭再领风骚,明亡之时唐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顺着路儿一狂到底。
这个时期是一个复杂的时期,一方面是中国封建专制不断走向鼎盛,一方面又是各类政治文化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我们说两汉魏晋隋唐宋元以来的狂士大都是在儒家教义下的“儒狂”,还处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束缚之下,而到了明朝,尤其是明末清初时期,文人们已经嗅到了封建王朝的腐烂气息,并开始从制度方面进行思考反省,像黄宗羲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唐甄的“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潜书·室语》)等等。这虽不能说是一场完全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的思想仍有许多局限性,像唐甄,张溥就有“英明君主救世”之说,但在专制盛行的时代,有这些论点,的确已难能可贵了。
当代著名学者刘梦溪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化的狂士精神及其消退》中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明清的狂士风采,他把王阳明的“圣狂”定义为最高等的狂,袁宏道的“龙德之狂”其次,方孝孺的“寄道之狂”也可圈可点。的确,此三子应集明清癫狂之大成。
王阳明的“圣狂”表现在他对“点也狂”的参悟,这个点不是点线面的“点”,而是孔子的学生曾皙,据说这个曾点在孔子授课时不好好回答老师问题,自顾自地在一旁鼓瑟,他独特的举动,构成了“点也狂”的典故来源。但孔子似乎喜欢这个特立独行的学生。“吾党之小生狂简”里面,大约也包括了曾点这个特长生。历史上对“点也狂”的研究论述有很多,但王阳明却不同,他在《传习录》里写到:
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可以看出,王阳明对这个曾点尊敬得很,两人可以说“狂”气相投。在王阳明嘉靖三年的诗歌《月夜二首》也可看出: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Tag:优秀作文,优秀作文大全,作文 - 优秀作文
上一篇:写相思深处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