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
同学们,这是一件真事,看车师傅为什么要等那么晚?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讨论中,抓住存车师傅能够为他人着想,做到了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引出话题。)
小结:中国有一句成语:推己及人,意思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为什么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设身处地
板书:设身处地
二、学习课文、讲明道理
设身处地显示了宽容体谅的道德情怀,它的行为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道德精神,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徐特立老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 听《徐特立的故事》。(课文录音故事)
2、提问:看图想一想,那些看病的人当时是什么心情?
3、当警卫员想对大夫说提前为徐老看病时,徐特立老人是怎样做的?他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通过徐特立老人的所作所为,初步体会设身处地的做法。)
4、提问:如果你是在场的病人,看到一位职位很高的人,能够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设身处地的做法,是一种受人尊重的高尚行为。)
5、 小结:徐老工作那么繁忙,等着看病,心里一定很着急,可是他没有只考虑自己,而是从自己急切的心情推及到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因此,他宁愿自己多等一会儿也不愿意让别人因为自己提前看病而多等一段时间。象徐特立老人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 就是设身处地。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其实,像这样能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大家听故事《提前五分钟接班》
1、 提问 :
(1)林师傅本应12点上班,为什么10点就走出家门?
(2)从林师傅提前5分钟接班,你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林师傅想到了天气恶劣,生怕路上遇到不测,而一旦发生意外,想到耽误接班,会使值班的同志着急,于是千方百计赶到班上。)
2、提问:值班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来方便,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3、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兼顾别人的愿望和要求,遇事要想到别人。
板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四、扩展练习,提高能力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当我们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看录像:《发新书》
(录像大意:开学了,班里发新书,第一组的第一个,李小东,看到有一本破了皮的书,就自己留下了,同桌的尹燕说:真傻,第一个还不挑本好的。)
2、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3、小结:这位同学遇事能想到别人,他从自己不愿意要这本书想到别人也不喜欢要这本书,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他将破了皮的书主动留下。
4、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遇事首先想到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像这样,在生活中的事例,是十分多的,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吗?
(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设身处地的道理。)
6、听故事《烈马不能卖》
7、提问: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为他人着想,为人善良
四 、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下边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录像一:郑华发现自己的椅子有些松动,就趁做值日时换了同学的椅子。
请你帮助郑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录像二:小松随田径队参加区田径比赛,学校为参赛的同学准备了饮料。小松拿了一瓶还没喝完,见箱子里的饮料不多了,怕一会渴了没的喝,又拿了两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
2、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3、小结:换椅子的行为说明,这个同学只考虑自己了,是一种只顾个人的行为。从汽水引起我们思考,一个人应当懂得在集体生活或与他人交往中,绝不应仅仅想到自己,对其他人不管不顾。大家的认识,说明我们都愿意做一个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